有一年春天,蘇東坡到郊外踏青,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,那時剛好迎面碰上一個挑著塘泥的農婦。兩人相對,不知要如何讓路,再走回頭又要走好長一段路。
蘇東坡自以為是出了名的讀書人,哪有向農婦讓路的道理?便脫口說道:
「兩人爭道,當然是無名的讓有名的。」
農婦微微一笑說:
「兩人爭道,分什麼無名有名,當然是空手的要讓挑重擔的。」
蘇東坡還是一臉不服氣:
「兩人爭道,分什麼空手與挑擔,當然是女的讓男的。」
那農婦輕哼一聲說道:
「好啦,也不要分男與女啦!聽說你是出名的才子,我出個對子給你對。要是對著了,你先走;對不著嘛,那當然是我先走囉!」
蘇東坡心想無知村婦竟要與我對對子,於是他說:
「既然如此,你出吧!」
農婦唸道:
「一擔重泥攔子路。」
蘇東坡聞言一驚,半晌無言以對。這上聯用的是眼前景,「重泥」同仲尼(孔子的字)諧音。因此,這七個字中暗含「仲尼」和「子路」(孔子的學生)兩個人名,巧妙自然,實屬難對。
這時,站在田裡的幾個農人們望著蘇才子的窘態,都哈哈大笑了起來。
總算蘇東坡聰穎過人,他見此情景,忽有所悟,趕忙對道:
「兩行伕子笑顔回。」
這個下聯也是眼前景,「伕子」同夫子(孔子被稱為夫子)諧音。因此,七個字中也暗含「夫子」和「顔回」(孔子的學生)兩個人名,對得也很貼切。
那農婦聽了,仍是笑著說:
「好,你對著啦!真不愧是才子,你先走吧!」
但蘇東坡卻沒有先走。他心想:村野之中竟有這等學問的農婦,那麼天下該有多少學問精深的高人啊!他回身扯著農婦的泥擔子說道:
「敢問大嫂尊姓大名,蘇東坡今日特拜大嫂為師!」
那農婦卻笑得很大聲,說道:
「小女子哪能當才子的老師,相公切莫開玩笑了。」
說完,就挑著塘泥走過去了。
無意中,小小的一件事使蘇東坡更加覺悟的是:學無止境。此後,蘇東坡不但發憤圖強,更是遍求明師,為的是百尺竿頭、更進一步。果然,皇天不負苦心人,他在二十一歲那年考取了進士,之後成了宋代有名的文學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