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好話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好話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

五官不全為何因

古佛:今夜探訪之目的已到達了!

(只見雲霓停駐於產房,現正有一婦人正忍受著剪刀開剪產道的疼痛,不時發出尖叫與哀嚎的聲音,此情此狀實令人不忍與心疼。就在接生的醫護人員導引下,終在一聲尖叫中產下一名嬰兒,只見護士用大毛巾將小嬰兒接抱,加以清洗,此時婦人虛弱的躺著產床上,雖很疲憊,但臉上洋溢著為人母之喜悅!)

文筆:難怪世人常說母親很偉大,真的不是一句口號,忍受十月懷貽之苦,終了還須忍受刀剪之痛,只為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,所以常言道「百善孝為先」。

古佛:要知十月懷胎苦,三年哺養苦,父母一生勞心勞碌,無非為兒更為女。烏鴉算來是鳥隻亦知報答母鳥恩,羊隻算來是禽獸吃乳,尚知跪前腳,何況是人呢?

(此時護士抱著小嬰兒來到母親之面前,並將嬰兒抱給母親觀視,只聽到母親一聲尖而悲的哀嚎聲劃過寂靜的產房。)

文筆:發生什麼事了!

古佛:爾看小嬰兒之面容!

(文筆上前一瞧,天呀!這叫初為人母的心情何以堪啊?只見小嬰兒的面容,下巴少了一半嘴唇,且耳朵大小不齊。)

文筆:恩師!小嬰兒是何因果,方帶此業力投生,跟雙親又有何因果牽連呢?

古佛:小嬰孩於宿世謗道,且取笑五體不全之人,見其向他乞銀,非但無有憐憫,反而加以嘲諷取笑。

文筆:那與母親又何之關聯?

古佛:此之母親亦為其彼世之母親,見子不當的行為,非但無加以約束管教,還與其子同戲笑身殘之人,並嘲笑其家親曰:「祖德敗壞方生殘缺之小孩,故連接此世之因果。」

文筆:常言道:「好話一句三冬暖,惡言一句六月雪。」一句不當的言語,亦會造下日後不善的因緣果報,果真的要謹言慎行。

。。。。。

摘錄自鸞書
穿梭陰陽界-第十七回:五官不全訕笑因

五官不全為何因

古佛:今夜探訪之目的已到達了!

(只見雲霓停駐於產房,現正有一婦人正忍受著剪刀開剪產道的疼痛,不時發出尖叫與哀嚎的聲音,此情此狀實令人不忍與心疼。就在接生的醫護人員導引下,終在一聲尖叫中產下一名嬰兒,只見護士用大毛巾將小嬰兒接抱,加以清洗,此時婦人虛弱的躺著產床上,雖很疲憊,但臉上洋溢著為人母之喜悅!)

文筆:難怪世人常說母親很偉大,真的不是一句口號,忍受十月懷貽之苦,終了還須忍受刀剪之痛,只為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,所以常言道「百善孝為先」。

古佛:要知十月懷胎苦,三年哺養苦,父母一生勞心勞碌,無非為兒更為女。烏鴉算來是鳥隻亦知報答母鳥恩,羊隻算來是禽獸吃乳,尚知跪前腳,何況是人呢?

(此時護士抱著小嬰兒來到母親之面前,並將嬰兒抱給母親觀視,只聽到母親一聲尖而悲的哀嚎聲劃過寂靜的產房。)

文筆:發生什麼事了!

古佛:爾看小嬰兒之面容!

(文筆上前一瞧,天呀!這叫初為人母的心情何以堪啊?只見小嬰兒的面容,下巴少了一半嘴唇,且耳朵大小不齊。)

文筆:恩師!小嬰兒是何因果,方帶此業力投生,跟雙親又有何因果牽連呢?

古佛:小嬰孩於宿世謗道,且取笑五體不全之人,見其向他乞銀,非但無有憐憫,反而加以嘲諷取笑。

文筆:那與母親又何之關聯?

古佛:此之母親亦為其彼世之母親,見子不當的行為,非但無加以約束管教,還與其子同戲笑身殘之人,並嘲笑其家親曰:「祖德敗壞方生殘缺之小孩,故連接此世之因果。」

文筆:常言道:「好話一句三冬暖,惡言一句六月雪。」一句不當的言語,亦會造下日後不善的因緣果報,果真的要謹言慎行。

。。。。。

摘錄自鸞書
穿梭陰陽界-第十七回:五官不全訕笑因

冤魂之討報過程

。。。。。

古佛:今夜為師帶領爾遊冥,一探靈界眾生如何申訴控告。且如何註籍討報。

(一路黑暗與陰森,氣溫猶如凡間寒冬的森冷。且路上甚多亡者排隊,依列前進,盡頭上方金黃色的字體上書「鬼門關」。)

文筆:恩師!這些亡者是否剛往生而要至冥府報到?

古佛:然也!我們快速通過,否則將擔誤著書之時間。

文筆:恩師!前方有一官衙,上書顏題「申控所」,此處是何作用?

古佛:我們進去,爾便可明瞭!

(文筆隨師入內,廳堂內部好寬敞之官衙,擺設既簡約又不失莊嚴。左右兩旁排例著數十位兵將,而案桌前跪著三位亡靈正在細述著他們於夙世中遭陽世人王○○之壓迫,請求賜領「灰令旗」至陽間緝兇討報。而王爺手指一化,左方金黃色之鏡面由朦朧漸轉為清晰之畫面,此時呈現亡靈之面貌,且如何受王○○之欺壓迫害,好清楚!鏡面上演化之實景猶如電影情節般,一幕一幕的示現,亦與亡靈之說法如同一徹。王爺在觀視後,面容沈思了一會兒,便從桌子前方拿出一枝原木色的令旗,並再於令旗上啟動法咒後,彷彿變魔術般由原來的木色轉變為灰色的。

大帝:三位靈者聽命!爾等可憑此灰令旗至陽界緝兇,討報王○○之腸胃由胃潰瘍轉為胃癌初期,爾等討報只可如此,不可私自加重王○○的果報,若爾等違法,本王絕不饒恕!爾等現可至拘提所報到、其司府之使吏將引領爾至陽間尋兇。可,爾等可退下!

。。。。。

古佛:大帝辛苦了!吾今帶領陽世玉皇天心宮之正鸞文筆靈遊著書,今特安排靈遊此處,目的是希望陽世之眾生可深入了解因果討報之實,莫一昧抱怨,為何冤親債主如何之多?若無自身之造作,何來之因果?

。。。。。

大帝:此之思維為繆矣!且不論上貴為達官顯貴之人或下至販夫走卒亦有其註籍之因果業債,陰律公正無私,怎有此偏坦之做為?舉凡宿世或今世有虧負他人,經本部司查證屬實,便可依律領旨至陽間討報,何來無修行之人便無冤親之討報?世人不植惡因,便可不嚐噁果、且於此世轉生為人,可行功立德,超拔薦度、了斷因果、命終之際方能無業一身輕,回歸極樂淨土、希世人體悟之!

文筆:恭聞大帝一席話實獲益良多!

。。。。。
摘錄自鸞書
穿梭陰陽界-第四回:昔時被家今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