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

滿手臭氣

  佛陀發現他的弟子難陀經常與一些酒肉朋友在一起廝混,心想如果難陀還一再的與他們在一起,將來定受沾染,養成不良習慣,成為胡作非為的壞人。


  於是就叫來難陀:「我今天要到迦毗婆蘇都城,你跟我一起去吧!」


  難陀:「好呀!反正閒著也閒著,什麼時後走?」


  佛陀:「現在就走。」


  佛陀與難陀兩人進入迦毗婆蘇都城。經過一家賣魚店,佛陀對難陀:「你進入魚店裡用右手去拿鋪在爛魚下面的茅草來。


  難陀遵照佛陀的指示用右手抓了一把茅草回來,佛陀要難陀將茅草放在地上,然後再嗅嗅他的右手,是什麼味道?」


  難陀聞過後,甩開頭,:「哇!我的右手變得好臭!」


  佛陀對難陀:「人如果經常與惡人在一起,就像你的右手拈染臭氣的茅草,雖然已經放下茅草,但是手上也已沾染了臭氣。你與酒肉朋友在一起,現在還沒喝酒、為非作歹,但不良的習氣卻已沾滿你的全身,可是你自己還不知道已經有這麼多的不良習氣,這就像你的右手不知道有臭氣同樣的道理。」


  接著佛陀與難陀又繼續往前行走,遇到不遠處有一家香店。佛陀對難陀:「你到香店用左手去拿一張包過香的紙。」


  難陀進入香店,向老闆討了一張包過香的紙,用左手拿回來。


  佛陀:「你把左手的紙放下,再嗅一下你的左手,會是什麼味道?」


  難陀聞過後:「我的左手好香喔!」


  佛陀對難陀:「人如果和善智識在一起,就像你的左手感染到香氣的紙一樣。就算放下香氣的紙,但手上已感染香氣了。以後你如果常與善人在一起,久而久之,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,學習他們的忠厚賢良、寬容忍辱,慈悲喜捨的大善知識。」


  人若親賢良,譬如紙一張,以包蘭麝,因香而得香;人若近損友,譬如一枝柳,以之穿魚蝦,因臭而得臭。



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

智者壽,仁者壽

 

  有一次,哀公向孔夫子請教,問:「夫子,是聰明有才智的人比較長壽,還是心地仁慈、厚道的人比較長壽呢?」


  孔子回答道:「是這樣的。人有三種死,並不是他壽命到了,而是自己折損掉的。比如起居沒有定時,飲食沒有節制,時常讓身體過度疲勞或無限度地放逸。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愛惜身體,使身體受到損傷,這樣,疾病就可以奪去他的性命。


  第二,居下位的人卻無視君王,以下犯上;對於自己的嗜好欲望,不肯節制,貪求無厭。這樣的人,刑罰也能奪去他的壽命。


  再者,人少卻去冒犯人多的人;自己弱小,卻還要去欺辱強大;忿怒時不懂得克制自己,意氣用事;或者不自量力,不計後果地行動。這樣,刀兵戰事就可以讓他夭折。


  像這三種情況:『病殺、刑殺、兵殺』,是死於非命,也是咎由自取的。而仁人廉士,他們行動有節,合乎道義,喜怒適時,立身行事有操守,懂得培養自己高尚的性情,這樣他們得享長壽,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嗎?」


※ ※ ※


  一般而言,一個人十五、六以前造業不多,故若生有頑疾,則皆是宿世惡業所造成。十五、六以後所生之疾病,除極少數因風寒失調所致外,多是個人不良習氣或是缺乏道德造成,而不是缺乏營養。


  現今的西醫,把人體看成由無數細胞所組成之個體,因此,當一個人生病時,醫生就將人當成物質來治療。照理,若使用了正確的處方,病人應該就此痊癒,然而事實卻非如此,因為西醫忽略了「魂」(佛教曰:神識)在人體中所扮演的角色。


  儒家講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常,佛家講不殺生是仁,不盜是義,不邪淫是禮,不飲酒是智,不妄語是信為五戒,中醫講五行木、金、水、火、土,對應五臟肝、肺、腎、心、脾。就以腎臟而言,人守好不邪淫的戒,不要常有男女欲望念頭的欲,腎臟就會比較健康,一個人若心不慈悲,不守信,愛發脾氣,不孝父母,頂撞長輩,邪思邪念,五臟就會不調而出問題。


  現在人重養生,都是從物質上著手,例如要補充維他命、礦物質、鈣質……等等,若是愈補身體愈差,長期沒有效果,那就不是營養的問題,而是心出了問題,道德出了問題。此時就要懺悔,彌補過失,因為幾乎所有的病,都可以透過懺悔來治療。


  人的養生,應該是吸收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的能量,把五戒做好,一個人具足這些能量之後,懂得仁慈、有義、知禮、理智、守信,遵守倫理道德,則身體自然能健康安泰也。


虛原雜誌第215


閱兵典禮

 

蓮生/文


  我


  「檢視」念頭,是「喜無量」之因。


  有一件大惡事,是世人毫無所覺的,並且是認為很正常的。


  世界各國。


  在他們的國慶日時,喜歡舉行「兵典禮」,各國的領導人,站在兵台,向遊行的三軍,行注目禮。


  接著:


  「秀」戰機。


  「秀」槍炮。


  「秀」戰車。


  「秀」飛彈。


  尤其是各種飛彈,可以殺一城人,可以殺一國人。飛過千里萬里,州際飛彈,挾帶著核子彈頭的飛彈,一一亮相。


  有人:「這是秀肌肉。」


  我:「這是秀殺人的武器。」


  這是很可怖畏的「大惡念頭」。


  這些核子飛彈,一旦使用,人類的滅末日就真正的降臨了!


  是誰的因果?


  這因果怎麼算?


  殺一人,尚要償命。殺數萬數億的人,怎麼算?


  我問:


  「為什麼不舉辦花車遊行?」



  我個人小時候,不知因果。


  看見螞蟻列隊而行,我會用廢紙蓋在螞蟻列隊的上方。


  然後,點火。再將黑了的紙灰拿開,底下是一排排螞蟻的死屍。


  我沾沾自喜!


  今天,我懺悔!


  還有,


  我用殺蟲劑,殺螂、殺蚊子、殺蒼蠅、殺老鼠、殺壁虎、殺蜜蜂、殺昆蟲。……


  我用活蚯蚓釣魚。


  殺蛇。


  殺小動物,無數!


  蜻蜓、蝴蝶、金龜仔、蛾………。


  殺青蛙、殺鳥、殺蟬、殺蠶。


  天上飛的、地上爬的、水裡游的。我全部都殺過,尤其蜘蛛無數。


  今天,我一一懺悔!


  我在密教學會了超度法,我每天修「超度法」,將所殺的眾生,一一送往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淨土。


  往昔所作諸惡業。


  皆由無始貪瞋痴。


  我知道:


  勿輕視小惡,


  認其無大害;


  須知星星火,


  亦足以燎原。


  又:


  勿輕視小善,


  認其無大用;


  小小點滴水,


  亦解世間渴。


  我用「超度法」,超度我這一生所殺的一切生物,免於輪迴,速成極樂。


  佛陀


  「救度眾生的生命,是最大的功德利益。」


盧勝文集第283冊《千艘法船》觀修『喜無量』()



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

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

 

  商君在秦國執政二十一年(《史記》誤為十年),得罪了不少權貴,許多宗室貴族都對他心懷怨恨。


  某一天,大臣趙良來見。


  商君問:「你看我治理秦國,和以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,誰比較能幹?」


  趙良:「實話實,可以不受懲罰嗎?」


  「你願意實話,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藥,我怎麼會處罰你呢?」


  趙良於是將百里奚的故事簡單的描述一遍。


  百里奚是楚國的下人,聽秦穆公不分尊卑貴賤廣納賢才,便想去求見。但到了秦國,盤纏用盡,只好把自己賣給秦國商人當奴隸。一年後,秦穆公得知這件事就把他從低賤的地位一路提拔到一國之相。


  五羖大夫百里奚輔佐秦國六、七年,東伐鄭國,三次擁立晉國的國君(惠公、懷公和文公),並遏阻了楚國北侵的禍患


  他在國施行教化,巴人前來進貢;對諸侯施以恩惠,戎國都表示臣服。


  百里奚擔任秦相時,疲累不乘車,酷日不打傘,在都城巡行時沒有車隊隨行,也不需要武力護衛。


  他死的時候,舉國上下悲痛欲,小孩不唱歌謠,勞動者不哼小曲。


  「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!」


  趙良反問:「那麼商君您呢?」


  趙良接著把商君在秦國的所作所為,也回顧了一下。


  商君當年能見到秦孝公,是靠受寵的景監牽線,一點也不光采。


  商君輔佐秦國,不以百姓為重,卻大建門闕,談不上什麼功績。


  處罰太子的老師,又用嚴刑峻法傷害人民,累積民怨,凝聚禍患。


  商君權傾一時,功高震主,有時候還會自作主張,變更國君的命令。百姓對商君的命令反應,遠高於國君所下的命令。


  商君自比國君,自稱「寡人」,每天都用法令約束秦國的貴公子。受過刑罰的公子虔,八年來足不出


  商君出門,隨行的車隊數以十計,衛隊手執矛戟夾道奔走,車上滿載武士,隨從各個孔武有力。若是這些外出準備沒做好,商君就不願意出門。


  趙良坦率的:「《書》曰:『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。』商君的處境其實就像朝露般危險,還能希望活得長久嗎?何不把十五邑封地歸還朝廷,然後到偏遠的地方隱居,再勸秦王一改政治作風。否則秦王一旦棄世,那些想抓你的秦國人難道會放過你嗎?眼看死亡就迫在眉睫了!」


  趙良據實以告,但商君始終沒有採信他的建議。


  五個月後,秦孝公駕崩。太子繼位,是為秦惠王。


  公子虔等人上告商君計劃謀反,朝庭便派人去逮捕他。商君逃到函谷關下,打算寄宿旅店。


  旅店主人不知道他是商君,便對他:「根據商君的法令,留宿沒有身分證明的客人,店主會受到處罰。」


  商君感歎的:「唉呀!制法的流弊,居然到了這種程度!」轉而投向鄰近的魏國。


  魏國人怨恨商君欺騙公子卬,並且打敗魏軍,也不願意收留他。


  商君想逃往其他國家。


  魏國人卻:「商君是秦國的逃犯。秦國如此強盛,要逮捕的罪犯進入魏國,不快點將他遣返怎麼行?」因此就把商君送回秦國。


  商君進入秦國,回到商邑,發動部屬攻打鄭縣。秦惠王派兵回擊,在黽池結束了他的生命。


  秦惠王將商君五馬分屍,公開示眾,並且警告大家:「別像商鞅這樣造反!」接著誅滅商君的整個家族。


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

修行應守戒律

 

蓮生/文


  佛陀涅槃時。


  阿難問佛:


  「世尊離世,佛弟子以何為師?」


  佛陀答:


  「以戒為師!」


  這句話真是「天上一聲雷」,震醒了很多的迷糊弟子。


  菩薩行六度萬行:


  佈施。


  持戒。


  忍辱。


  精進。


  禪定。


  智慧。


  「持戒」在其中也!


  我常念:


  「稽首皈依蘇悉地!」


  所謂「蘇悉地」,即是《蘇悉地經》,也即是戒律經。


  我個人很尊崇戒律,所以寫了一本《瑜珈士的寶劍》。


  是強調戒律的。


  另外,我教導弟子,要守「事師法五十頌」及「密教根本十四大戒」。


  我期望弟子們,勿輕忽戒律。


  我


  漢武帝時代。


  漢武帝是一位崇尚道教的君王,他自己也想長生不老,又想成仙,更想學習道術。


  傳


  西王母曾降宮中。


  又有「上元夫人」前來面見漢武帝。


  上元夫人即「三天真皇之母」,在道教輩份上是很高的。


  上元夫人降臨時:


  乘著麒麟。


  穿青霜袍。


  頭上結了三髮髻。


  其他的頭髮垂到腰際。


  仙女般的美麗。


  這位「上元夫人」對漢武帝


  「你若想求道,須守戒律,否則一事無成!」並且也指出漢武帝的缺點:


  殺人無數。


  (開疆闢土,戰爭頻繁)


  盜人國土。


  (好大喜功)


  貪淫。


  (妃子太多)


  妄念。


  (陰險狡詐)


  酒食。


  (太奢侈)


  另外:


  漢武帝對自己的部屬,是非常殘酷的,生殺豪奪等等。


  上元夫人指出漢武帝的錯誤,正是佛教的五戒,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。


  這種人,是根本不能成道的,還妄想長生不老,得道成仙。


  真的是緣木求魚。


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:


  很多弟子,甚至法師、上師。來皈依我的,其中也有這等人物。我盼望聖弟子,要遠離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


  淡泊無為最好!


盧勝文集第281冊《天下第一靈》修行應守戒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