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濟禪師 降
詩曰:山中隱士樂耕田 遠映浮屠入畫簷
世道俗緣都徹了 自依依法放心眠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「禪修的重要」
第十章 自依止、法依止
現今許多修行者常因崇拜仰止特定師父,而不知不覺落入「依人不依法」的方式修行;或是希望藉由「佛力」、「神力」加被,獲得清明無礙的解脫,如此想以不勞而獲,希望仙佛保佑事事順遂、增智增福,或「依人不依法」的方式修行,最後大多落得退道的下場,如此不但浪費了寶貴的生命,也令人惋惜。
昔時,尊者舍利弗因為罹患疾病而涅槃,阿難尊者聽到之後,心裏非常難過,於是來見佛陀,佛陀告訴尊者阿難說:「汝莫愁憂苦惱!所以者何?因緣所生的、因緣所聚的、因緣所作的,都是有為敗壞法,怎麼可能不會壞散呢?一切我們所喜愛的東西,所高興快意的事情,都會離我們而去,是難以常保不變的。譬如一棵大樹,根、莖、枝、葉、花、果茂盛,從大枝幹先折損;如大寶山,從大巖石塊先崩垮……阿難!當知如來(佛陀自稱)不久亦當過去(入滅)。是故,阿難!當作自洲而自依,當作法洲而法依,當作不異洲、不異依。」
所謂「自洲而自依,法洲而法依,不異洲、不異依」,即是指修行除了依靠自己、依靠於法以外,就再也沒有其它可做為依靠的。因為修行、解決煩惱,是自力解脫,他人無法代勞,更無法因為仰仗外力而成就道業,就好像各人吃飯各人飽,沒有人可以幫你吃下任何一口飯一樣。故佛陀、師父能夠提供給弟子的,是正確方法、次第的引導,要解脫、覺悟,還是在於自己的身體力行。
能夠做到「自依止」、「法依止」,那麼,不論是二千五百年前,或二千五百年後,不論是佛陀在與不在,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。因為佛陀以及大師們,無法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,當自己的依靠,所以,向佛陀與其弟子們學習了法。這個法就可以經由憶念,與自己長相左右,幫助自己覺悟解脫。
編者備註:自洲而自依的「洲」,是「生命的小島」之意思。
禪修的重要-第十章 自依止、法依止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