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

心清意靜

  廣成子是黃帝軒轅氏時人,隱居修煉的在崆峒山的仙室中。


  黃帝曾親來拜訪,向廣成子請教得道的精義要訣。


  廣成子回答說:


  「大道精深,深邃而空廣;大道高極,渺茫而安寂。什麽也看不見,什麽也聽不到,只有空靜地保守你的元神,萬象必將自然合于正道。


  必要心清,必要意靜。不可因趨利避害而勞身奔走;不可因七情六欲而神不守舍。不使自己思慮重重,才可求得出世而長生。


  保守內心純寂,身外別無所求。機巧之慮多,求道之事敗。我心存道之根本一理,而處身自然平如,所以一千二百年至今不曾衰老。」


※ ※ ※


  清靜經曰:「人能常清靜。天地悉皆歸。」天地何以常清常靜?常者真常,永久不變之謂也;清靜者,清心寡慾以靜其神。常清常靜者,元神可事。體之於道,用之於理,真常得性之境界也。


  然天得純陽,故輕清而浮上。因其清虛,故能靈感玄通,神妙無比。故運行日月,普施甘露,而化育大地眾生,澤及萬物,皆因其清虛之妙用也。然地得純陰,故重濁而下凝。因其重濁,故能博厚載物,寧靜致遠,載華嶽而不重,震河海而不洩,蓄萬物滋生,群庶皆因其寧靜而妙用也。


  故清靜經云:「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。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。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。三者既無,唯見於空。」但老子恐後人拘泥於頑空,而不知真空妙有之意,故又云:「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。所空既無,無無亦無。無無既無,湛然常寂。無所寂,慾豈能生。慾既不生。即是真靜。」


  六祖惠能祖師曰:「不應住於色,不應住於空,不應住於法。」金剛經云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又曰: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世間一切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皆是性法皆空,妙行無住之境。不為色聲所奪,情慾所牽,故人能常清靜,天她悉皆歸。由後天返先天,天地定位,乾坤復元,如是能天地常清常靜,而參贊天地之化育,與天地同參矣。故曰:「清靜為天下正。」


  天下之人皆因不能清靜,所以不得其正。學道之人果能一塵不染,萬緣放下,去其驕態之心,守其清靜之正,充塞於天地之間,無處不是聖人之道,無處不是聖人之德者也。


慈懷普澤-清靜之概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