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攝六先生,大倉人,尊稱為翼聖,別號叫子羽,平常在蓮社中就才能出眾,俊逸非凡;他雖然出自名門,卻博學多能,品德高潔,尤其篤好雲棲祩宏(蓮池大師)所闡揚的淨土念佛,精修實行,一門深入。後來他被舉薦主理蜀地的新都,對百姓十分仁慈,政聲非常的卓著。相傳他經常在公堂上,以素齋供養僧眾,一切儀軌都親自張羅,除了布施錢財,進而頂禮膜拜,聽到的人都說他是個怪人。
後來闖賊張獻忠興兵作亂,流竄西川一帶,足跡踐踏過的地方,燒殺屠戮,到處都是屍骨,遺骸不下數千具,層層疊疊,堆得好像一座山;僧眾感念攝公的恩德,誓死跟隨他,一同登上縣城,擊板稱念佛號。
夜深人靜時,只聽得佛號齊聲,響徹雲霄,亂賊感到奇怪,尋聲訪查,鄉民回答:「黃知縣平時喜歡布施,經常齋養僧人,念著這份情,僧眾因此打板念佛,陪著他守城。」想不到亂賊居然彼此相互勸誡,不吭一聲地繞道而過,城裡不但沒有攪得雞飛狗跳,老百姓也奇蹟似的逃過劫難。
解印歸田以後,攝公一門專修正行淨業。己亥年〈一六五九〉正月,聽說他的病情轉危,我陪同他的內兄王煙先生,冒著風寒前往探望,只看見攝公家裡的四面牆壁,佈滿彌陀的法像,儼然為往生西方預作準備。那天晚上特別央我為他宣授菩薩戒,進而深談唯心淨觀。攝公說:「我的神志清明,誓願非常堅定,自信滿滿的要往生西方聖境!」
第二天清晨話別,他預期八日一定往生西方,屈指算來,往生那一天,果然像他說的,一日也不差。
戒顯法師按語:
一般人都以攝公在縣堂上齋供僧人,傳為怪談!己亥年〈一六五九〉,攝公東行回到故鄉,我在他的內弟颺先君的書齋,曾經和他交談過,那時我問他:「傳說您在公堂上供齋施僧,真的有這一回事嗎?」他回答:「我經常這麼做,一點也不奇怪!」誰也沒想到,就是這樣的齋僧因緣,當大難臨頭時,竟然免除一場屠城的浩劫,這豈不是現世現報最好的例證嗎?攝公一生篤志迴向西方,臨終能夠預知時至,一日不差,料想他的回歸西方極樂,坐上蓮台寶座,也是毋庸置疑的了!
※ ※ ※
行善造功,可依自己的條件能力而行,雖有貧富之別,但功德是一樣的。貧者以出力為主,像是在神佛前辦公、撿字紙、掩白骨、清道途瓦石、除道路之荊棘等,都是不必花錢的好事。
富貴者,若無暇出力,可藉錢財以為力,但須考量明白,難捨的務必要捨,當捨的必須早捨,別疑疑惑惑的,怕弄窮了日子難過。當知施財分文,上天均詳細記錄。但有一點更須明白清楚的,就是不要把錢財落入暗中斂財人之手裡,不得力,白送了,致使他人造孽,豈非反罪。有財出錢助道,成人之美,消己之孽,孽去功成,才知道施財的好處。如果有財不施,到後來功果不成,失落在後,痛失奇緣,豈不可惜!
當兒大道未明,正是普度之期,正在辦道,需錢財舖張安頓,此時捨財正是花在得力有用之上,功德無窮。今日不捨,更待何時?一旦收圓,道不必辦了,善書不必刊行。大道還於庶人,普天供養,內外一家,也不要你捨財了,有財也捨不得了,一切均無用武之地矣。
世人當分析了悟明白,捨財要花在適用上,才不會後悔。如不知捨財,待醒悟時,財已隨孽而去,多麼可惜!想回頭已百年身矣。
處世修持珍要-第二十五章 知布施(三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