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言悅色,教導下人
明朝時,有一位名叫沈心松的人,他是袁了凡的姑丈,為人和樂平易。他的夫人袁氏,同樣厚德,對待婢僕從來沒有責備的聲音。
有一次心松有疾,夫人親手倒了一杯好酒放在桌上,預備做藥引子。僕人文成從外面進來,匆匆忙忙的將酒給倒了,夫人看到了,就問說:「文成,那是酒啊!你為什麼把它給倒掉呢?」
文成很惶恐的回答:「啊!我以為是一杯冷水呢!」
夫人說:「你不知道,也不能責怪你,但是以後做事要小心謹慎,如果不知道的事,要問明白了才去做。要知道,千粒米也難做成一杯好酒啊!」
夫人在說的時候,語氣面容是十分溫和誠懇的,僕人聽完了以後,很被感動,以後做事也更加小心謹慎了。
貧窮人用餘力外出幫傭賺錢補貼家用已是很辛苦,而主人對待僕人,總應以慈愛寬厚為主,僕人能夠感恩,自然就能忠於所做的事;僕人有過,總該以教導為先。如果只是一味的謾罵,使人心灰意懶,不但有失厚道,而又終究是有損無益!
※ ※ ※
人非聖賢必有一時迷昧造下過錯的事情,對此就需有知錯能改之心,當下悔過而不再犯同樣的過錯。對別人的錯誤則要仁寬以待,給人改過自新機會。人若然有寬己律人之心,此會讓自己越來越迷失,進而不知醒悟,因此對己要嚴謹而律。
《菜根譚》有云:「用人不宜刻,刻則思效者去。」此句話之意即在說明:用人不宜太刻薄,過於刻薄,則人人思相離去,等到要用人之時,則面臨無人可用之窘境。
寬待別人是一項美德,若世人皆能對別人多一份讚美鼓勵,適時之協助,人人互相寬待,則世間處處充滿善的氣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