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

不拘禮數

  在晏子輔佐齊景公初期,有一次,齊景公設宴與群臣共飲。酒宴上,君臣彼此祝酒,喝得興起之時,景公突然心血來潮,把手一擺,對著眾臣子們說:「今日寡人願與諸位大夫喝個痛快,請各位不必拘禮。」

  晏子一聽此言,馬上顯出不安的神色來,向景公回答道:「君上所言差矣!臣子們自然是希望國君能不拘禮數。然而,力多足以戰勝長上,勇多足以殺害國君;禽獸靠著自己的氣力彼此攻擊,勝者為王,所以經常更換它們的領袖;人高貴於禽獸者,正是因為有禮數約束這些行為啊!如今君上希望群臣不必拘禮,就形同禽獸了。」

  晏子勸得懇切,然而景公沈迷於杯中之物,正有興致,聽到晏子的話,反倒覺得掃興。因此,景公對晏子的勸告也背而不理,好像沒有聽到似的。

  晏子見景公不答,也沒有強作解釋,群臣們又繼續飲酒歡樂。過了一會兒,景公因事離席,在出去的時候,晏子竟然不起身恭送;等到景公由外入座,晏子又不起身相迎;在交杯互敬時,晏子更是搶先飲酒,好似景公不在場似的。

  齊景公看到晏子如此無禮,不禁氣惱起來。終於,景公忍無可忍,怒目責問晏子道:「剛才先生還教寡人,人之相處不可以無禮。但寡人出入席次,你不起身迎送,交杯敬酒,你又搶先來飲,這難道合禮嗎?」

  晏子聽了,立即離席起身,禮貌地稽首禮拜,向景公回答:「晏嬰怎敢忘記剛才向君上講的話呢?臣只不過用行動來說明無禮的實際樣子罷了。君上如若要不拘禮數,那就是這個樣子啊!」

  景公這才明白晏子的用意,心中很感慨,慚愧地說道:「這樣看來,的確是寡人之過!先生請入席,寡人聽從先生的諫言就是了。」

  酒過三巡之後,景公便依禮停止了這次飲宴。

  「禮」,不僅僅是外在的一個表現形式,它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、愛護。當別人對我們有禮、尊重時,我們內心也會感受歡喜。反之,若他人對我們無禮,縱然是在喜慶的宴會上,也會感到不舒服,甚至覺得受辱、憤怒。倘若人與人之間真的不拘禮數,晚輩隨意欺凌長輩,強大任意捉弄弱小,失去禮的規範,那豈不真的與禽獸無異嗎?

※ ※ ※

  禮之用和為貴,先王之道斯為美,小大有之,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禮節之,亦不可行也。

  禮者通理、合理、中正之理;用為作用、應用、實行也;和者中和、平和、和諧之可貴;而古聖先王之治事道理準則,是乃至公至正至平至和,處事非但和諧圓融,更有節度規矩,治事處事達乎中庸之道;其天下不治而平、不理而諧,一切大大小小之政治等事務,皆由禮制節度,以和共調之,正所謂有理走遍天下,無理寸步難行也。知悉以和平相處事,若不知以禮節制,任由無限度之合流求合,將必導致越規逾矩,倫常序亂,長幼無分之弊;反之,只知凡事依禮行事而不知和諧調節,將又過於苛嚴而無情。

  是以故,人生在世,無論其身擔任何種職務,僅須切記,一切依禮儀節度,予以和諧調節中和之,必走遍天下無阻障,留步其間無所困也。

  亦即和平相處在人事上何其珍貴,但無節制之求和平,處事必綱常倫理失序,為下者不知禮儀而好犯上,為上者又有人事調度之無奈,故處事不可一昧求和融,疏忽適度之節制,以免規矩錯亂而難以挽回也.

摘錄自修身養性-第十五章 禮之用和為貴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