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閱微草堂筆記》
戶部尚書曹竹虛說:他的族兄從歙縣往楊州,路過友人的家。這時正是盛夏,友人請他進入書屋裡坐。那書屋很是寬敝高爽。
晚上,他准備在裏面安置一個卧榻,友人說:「這裏有鬼魅,夜晚不能住。」
曹却一定要住宿。到了半夜,有一種薄得像夾紙的東西從門縫裡蠕蠕地爬進來。進入室內以後,漸漸展開成人的形狀,竟是一名女子。
曹見後,卻一點也不害怕。忽然,那女子披散頭發,吐出舌頭,做出吊死鬼的様子。
曹笑著說:「還是頭髮,只是稍亂;還是舌頭,只是稍長,又有什麼好怕的?」
忽然,女子又自己摘下頭顱,放在桌上。
曹又笑著說:「有頭尚且不足以懼怕,何況沒有頭呢!」
鬼的伎倆用盡,忽然消失。等到返回的途中,曹又住在這裏。
半夜,門縫裏又有東西在爬動。剛露出頭,曹就向它吐著唾沫說:「又是這個讓人掃興的東西嗎?」那東西就沒有進來。
虎不吃酒醉的人,因為他不知道害怕。大概怕就心亂,心亂神就渙散,神渙散,那麼鬼就得以乘虛而入。
不怕就心定,心定就神全,神全,那妖邪之氣就不能侵犯,這就是「神志清醒,鬼慚而去」。
※ ※ ※
能「安」即能定,能定即可靜、可淨、可純。「平」可見其舒暢,覓其美。「安平」即是一切世事之完美、和諧也。
為人處世(事)亦當思境於安、於平,那面對一切亦可見其圓滿、和詳。大凡世事之不能稱心如意,其病之所在,一定是躁躍不平所導致者。然安平之情境,當得由鍊「心」開始,心主一人從事之源頭,心之不能安,則行則必亂,亂則窮斯濫矣!當然心即無以為安,怎會致其平呢?既無以能平,則隨之浮濫其行,導根罪源。
世事奇幻無比,如不能「安平」,就難於明心與澈見,易受外界所迷惑,亂了方寸,失了方針,違了善良的本性,必為世人所詬病,待自己醒知,亦必後悔不已。
處世能安、能平,見證於修持的工夫上,亦當深切的去體認,並能期勉自己臻於安平,使得在道修境界更上層樓,亦可使你在生活上更加清高、性明。勉之!
摘錄自斷迷悟理-第三十七章 處世(事)安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