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

念念散亂

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,江西吉安人,最初排佛,後來在明教禪師(即佛日契嵩禪師)處受到啟迪,改變對佛教的觀念。

  有一次,遊廬山禮拜祖印禪師,祖印禪師引用百家之說,讓他對佛法有另一番的認識,心中肅然起敬,省悟自己:「不知天地之廣大,不知佛法之奧妙,更不知佛之為聖者,今胸中釋然矣。」於是開始信仰佛教,自號「六一居士」,與佛門高僧酬唱往來,行文勸善,成為當時文壇佳話。

  有一次,歐陽修遊訪嵩山,見到一位老和尚獨自在閱讀經典,少與人交談。他心中很好奇,上前請教:「老禪師,您住在此山多久了?」

  老禪師回答:「非常久了。」

  「平日都誦讀什麼經典呢?」歐陽修問。

  老禪師簡捷地回答:「《法華經》。」

  歐陽修立刻把握時機問道:「古代高僧,臨命終時,能夠預知時至,談笑自若,生死自如,這是什麼原因呢?」

  老禪師回答:「這是定慧的力量。」

  歐陽修不解,再問:「現代的人寂寥無幾,又是什麼原因呢?」

  老禪師悠悠地說:「古德念念定慧,臨終那會散亂?今人念念散亂,臨終那會有定慧?」

  歐陽修聽後,默然無語,恍若有悟,走近禪師座前再三頂禮,感謝他的開示。

※ ※ ※

  亂者雜陳無章,事亂使人心煩躁,心亂則必事敗無成,所以「亂」必滋生其毒也。

  俗談修道,修何道?修心也,修心者讓心能靜、能明、能清,如此心則不亂矣,毒也因而不會侵身。故當知心亂無道可修,修道必無其果,因心亂,神則難定無依,神無依,竅不開,心志散亂也,所以滋長出來的非止對修道無益,也會導致肉身之不寧。

  世人處世也必須能「定靜以治亂」,事才能合宜妥當,倘若心亂則事無不敗者也,因亂會導致神志不清,處世自會有差錯,故而敗之也。

  亂乃禍之源,能修靜以安亂,使亂消弭,這就是修的好處,要鍊到「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」之靜狀,則修可有成矣。治亂是必要的,絕不可輕忽,莫讓亂來毒害自己。勉之!

摘錄自蠱-第四十章 亂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