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閱清代楊潮觀所編《寇萊公思親罷宴》。
寇準,字平仲,華州下邽人。宋真宗時為相,契丹南侵,力主御駕親征,成澶淵之盟,封萊國公。後被讒,貶雷州而卒。仁宗時,謚曰忠愍。
寇準在五十大壽之期,準備大肆慶祝一番,乃特地派遣管家陳山專程前往蘇杭一帶,大肆採購古玩玉器以及壽誕用品;甚至於家中更新裝潢佈置,張燈結綵,煥然一新,甚至表演的舞女與歌童皆予以重新治裝,以便打扮的花枝招展。
寇準自幼喪母,由府上劉姓的乳母照顧,因為撫養之恩,寇準尊稱劉媽媽,而且待她如親生母親一般。劉媽媽見到寇準的壽誕宴客,如此的鋪張奢侈糜費,感到非常的不滿。
據說,採購的玉器有一株五尺高的珊瑚樹,價值四千兩銀子,於佈置之時,不小心被陳山碰到摔碎;由於闖下大禍,趕緊找劉媽媽幫忙求情。
劉媽媽原本就有不滿之心,又聽到採購的珊瑚樹,花費不眥。於是借題發揮,跑到寇準的面前,當面指責寇準的不是。
劉媽媽說道:「相爺!太夫人在世之時,清苦撫養,落葉寒窗,挑燈伴讀,一切均是刻苦勤儉。如今,為了生日宴會,大肆舖張,尤其擲下萬金,採購古玩玉器以及壽誕用品;如此奢華,倘若文武競相模仿,上行下效,怎能要求百官清廉自守呢?」
劉媽媽心情激動,繼續說道:「太夫人臨終之時,交付一幅親手繪製的圖畫,一再囑咐叮嚀,兒子自幼受到百般呵護,若有做錯之處,而且不聽勸告,爾即將這張圖畫交給他看。」
寇準當下愣住,知悉先母尚留有一張圖畫,連忙讓劉媽媽取來觀看。只見此圖畫著寒窗孤燈之下,一位慈母正在教導幼兒讀書的情景,上面題著一首詩:
孤燈課讀苦含辛。望兒修身為萬民。
勤儉家風遵母訓。他年富貴莫忘貧。
寇準看後,淚如雨下,跪在圖畫之前,恭向先母請罪,發誓謹遵母訓,並將圖畫供在後堂之上。此外,寇準立即交待管家,五十大壽的慶祝與宴客,一律取消,不但取消歌舞的表演,亦辭卻所有的賀儀。
從此,寇準牢記先母的教誨,戒除奢華,崇尚儉樸,盡心盡力於國家朝政,成為一代賢相。
※ ※ ※
教育的目的,乃在於增長智慧的發揮,促進人際的和諧,共謀社會福祉為鵠的,亦即個人的幸福,家庭的安樂,國家的興盛和進步,完全著重於教育。所謂教育,非單指學校的知識技術的傳授,尤要重視家庭環境的機會教育,傳輸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則,不以個人之行為而影響到社會秩序,亦不因自己的好惡,而污染社會的純樸,故家庭機會教育之影響力,孩子將來是成功或失敗,其關係至為密切,不可忽視。
目前一般教育,動輒以「愛」為口號。愛的教育,乃愛其善,惡其惡,以愛心誘導其善,以愛心勸其改過,是愛之以道的正確教育。並非是包容一切,寵愛無度而自由發展。為人父母者往往誤用愛心,一味地寵愛。譬如孩子一早起床,侍候他們穿衣,吃早點,替他們疊被,整理一切,孩子小心靈上光知飯來張口,平時養尊處優,自己之事有人代勞,久而久之,待其長大成人,雖然書讀得很多,但亦無多用處,這樣溫室長大的孩子,那堪風霜之苦,若稍挫折,必是畏怯逃避。
反觀那些正道而行的家庭,父母者知曉:成器之玉,必經琢之,磨之。樹木要長得高而且大,必須承受寒風烈日的考驗。這才是正確的教育原則,所以孩子一早起床,灑掃庭院,洗碗抹桌,訓練孩子勤快的習慣,日常生活中之應對進退,教導孩子的禮貌,合群。工作中,儘量讓孩子有嘗試之機會,使其體驗上作完成之快樂,亦領悟出工作挫折中應變的方法,並找出成功的方針。凡此種種的機會教育,才是真正的愛。
今日世道已趨低落,民心道德不復昔日之純樸,致使社會種種之謀奪搶騙,層出不窮,迭有所見,凡此種種罪惡,乃起於人心不正,受物慾之感染而生貪奪之念。故家庭教育之重要,冠諸一切,愛子之道,必教以克勤克儉,不使養成驕富傲貴之奢侈觀念。世道本崎嶇,挫折總難免,若由小養成合群樂觀,追取奮鬥之自主精神,則行由正途,不投機取巧,人人若此,何患社會風氣不返純樸乎!
總之,孩子之心,是純潔的,毫無瑕疵,可惜為人父母者愛之無道,導之無方,光是滿足孩子慾望,那適足以害之,由純潔而染污,由染污而損滅,遂有種種不幸禍患產生。奉勸天下父母親,孩子若種子,處處都可適應,可以茁壯,開花和結果,但必須給他有奮鬥的環境和機會。
儒宗寶典第三卷-談:孩 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