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老僧一炷香,能消萬劫糧

  唐朝的裴休宰相,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,他的兒子裴文德,年紀輕輕的就中了狀元,皇帝封他為翰林,但是裴休不希望兒子這麼早就飛黃騰達,少年仕進。

  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裡修行參學,並且要他先從行單(苦工)上的水頭和火頭做起。

  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學士,天天在寺院裡挑水砍柴,弄得身心疲累,而又煩惱重重,心裡就不停的嘀咕,不時的怨恨父親把他送到這種深山古寺裡來做牛做馬,但因父命難違,強自隱忍,像這樣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了一段時​​間之後,終於忍耐不住,滿懷怨恨的發牢騷道:

  「翰林擔水汗淋腰,和尚吃了怎能消?」

  寺裡的住持無德禪師剛巧聽到,微微一笑,也念了兩句詩回答道:

  「老僧一炷香,能消萬劫糧。」

  裴文德嚇了一跳,從此收束身心,苦勞作役。

  「富貴花間露,功名草上霜。」

※ ※ ※

  人生於世上,各有先天靈性,但是為何有愚人之稱?因為這些人不曉得運用上天賜給他的智慧,每日只知要吃的好穿的好,三餐要吃山珍海味盛饌佳餚;外出時擺闊,把自己裝飾的派頭十足,趾高氣揚,鼻尖朝天,目中無人。此種人最為可憐,他們都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各有良好地位,就因為他們有如此良好條件卻昧於道理,但他們並不承認是無知的愚人,所以才被稱為愚人。

  同樣是人,因多出一個愚昧,就變成愚人。為何說他們是愚昧?因為他們一生迷於名利地位之追求,天天過著見風轉舵之生涯,昧於事理之斟酌,社會說東隨著說東,社會說走西即走西,如此這般陷入深淵,為罪魔之奴隸。這種人有高等教育程度,社會地位也不低,為何不知覺醒,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良師益友之指導與規勸。

  世間人原本有圓通之智慧,因經不起花花世界中種種物欲之沉迷,做出違背良心之事,致使自陷於罪惡深淵而越墮越深。所以人生無論身居何時何地,均須運用理智來行事,但人難免有糊塗之一時,因此,人需要有良師之指導與益友的規勸。然而人與人無法時時刻刻在一起而不分離,如果人人各有一冊有關人生修身養性之書隨身,就宛如良師隨身,也可說益友永不離身。

儒宗寶典第二卷-談:愚人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