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

評論二首偈子

蓮生/文

  五祖弘忍禪師,為了付法付衣,告七百位僧人:

  「正法難解,汝等各述一偈,若符合者,則付法付衣。」上座弟子「神秀大師」,在廊壁上書一偈:

  身是菩提樹。

  心如明鏡台。

  時時勤拂拭。

  莫使惹塵埃。

  五祖見了此偈,乃讚嘆:「後代依偈修行,亦時勝果。」

  後來慧能,知此偈子,說:「美則美矣!了則未了。」

  慧能也和一偈:

  菩提本無樹。

  明鏡亦非台。

  本來無一物。

  何處惹塵埃。

  五祖見了此偈,心中有數,卻說:「乃未見性。」

  於是五祖潛入碓坊問:

  「米白也未?」

  慧能答:

  「白也,未有篩。」

  五祖在碓以杖打三下,示意三更入五祖之室。

  於是五祖付法付衣給六祖慧能大師矣!

ð

  以上兩首偈子,聞名天下,神秀大師、慧能大師的這個公案,天下佛教徒皆知之,就算是非佛教徒,也知道這個公案。

  如果以我的眼光來看這兩首偈子,第一首是尚在修行的「進行式」。

  「當然未見佛性。」

  而第二首。

  五祖弘忍說:

  「乃未見性。」

  我也是如此認為:「乃未見性」。

  但,我認為六祖慧能的偈,已接近「見性」,只需要五祖弘忍禪師的一個點化而已。

  五祖弘忍禪師付法付衣給六祖慧能禪師,三更時,點化了什麼?

  世上的人,都想知道。,

  但,這是秘密也,連我也不能說出,因為這是,天上天下的大秘密。

  五祖一說。

  六祖馬上得「心印」。

  有人以為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」

  有人以為:「身空、心空、法空、性空。」

ð

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,其實都不是的,都不是的。

  如果我寫偈子,我會寫:

  菩提本無樹。

  明鏡亦非台。

  本來自清淨。

  何處惹塵埃。

  我改了六祖的一句「本來無一物」,因為此句表示尚未見證佛性。而我的這一句「本來自清淨」是見證佛性的。

  六祖慧能禪師的偈子,就差這一點。不能只講「空」、「無」,需要見證佛性才是。

  所以五祖弘忍禪師的付法偈是:

  有情來下種。

  因地果還生。

  無情既無種。

  無性亦無生。

  若要見證「佛性」,千萬不可用猜,要「返本還原」,認取本來面目永遠在那裡!

《送你一盞明燈》評論二首偈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