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有一位老婆婆,長年纏綿在病榻。她的兒子十分孝順,奉善無缺,也從不懈怠,侍候湯藥更是早晚都在她身邊。
老婆婆疼愛兒子,看他如此盡心,非常辛勞,心中不忍,過意不去,又恐怕長年下來她媳婦不高興。
有一天,老婆婆假裝的對兒子說:「我今天情況很好,夜晚一定可以安心的睡得好,孩子!你今晚回房睡,不用在這守候我。」
兒子一聽,心中明白是母親慈悲的心意,為了讓母親安心,他也假裝回答說:「好!娘請放心!」
那天到了半夜,老婆婆想下床小解,沒想到自己多年生病,早已筋骨無力,加上長年臥在床上,血服不通,想爬起來,卻渾身虛脫,反而掙出一身大汗,好不容易才起身卻又兩眼昏花,一時暈眩,忽然倒下,差點趺下床。
就在這危險的當下,只見有個人從床頭迅速鑽出來,黑暗中,伸出雙手緊緊地抱住老婆婆。
老婆婆問:「誰呀?」
兒子回答:「是兒!」
這時老婆婆不禁感動萬分,心中無限安慰,高興地落下淚說:「兒啊!你真是個孝子啊!娘看你長年服侍娘這麼久,娘心中實在不忍啊,今天娘也只是讓你暫時去歇歇,安心睡覺,誰知道你竟然是如此有心啊!」
兒子回答:「孩兒知道娘您的病還未完全好轉,只是為了顧念孩兒,所以才這麼說。孩兒不忍心讓娘您心中牽掛,所以才聽您的話假裝避開,實際上孩兒始終不曾離開您啊!」
一老婆婆聽完,心中便更加的寬心、歡喜,而更明白這孝順的孩子,心是永遠在娘的身上。
試想當天夜晚,那兒子果真聽母親的話,放心地解衣安寢,他母親或許就因此跌倒而母子將從此永別,那兒子雖然長久以來事奉母親,始終盡心盡力,但卻可能就僅僅因為這一次的疏忽而造成終身的遺憾,前功盡棄而終歸不孝,那這又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呢!
古人說:「父兮母兮,一去不復,上天下地,尋覓無門。」又說:「子孝父心寬,子賢親自樂。」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生得孝子,而天下人子都能不留遺憾!
※ ※ ※
孝者百行之原,精而極之,可以參贊化育,故謂之第一事。赤子離了母胎,在孩抱時便知得,故謂之第一事。捨此一事,並無功業;捨此而立言,則為無本之言;捨此而能功蓋天下,到底不從性分中流出,必作偽以欺國,負本以滅身。
天地是孝德結成,日月是孝光發亮,孝之道,言不可得而盡也。為人子者,事富貴之父母易,事貧賤之父母難;事康健之父母易,事衰老之父母難;事具慶之父母易,事寡獨之父母難。
夫富貴之父母,出入有人扶持,居止有人陪從,其願常給,其心常歡,故易事也。若貧賤之父母,捨卻白髮夫妻,誰為言笑?離了青年子媳,孰與追隨,人子一日在外,父母一日孤悽,為人子者,善體其情,能頃刻離左右也乎?
健康之父母,行動可以自如,取携可以自便,朝作暮息,可以任意,訪親問舊,可以娛情,故易事也。若衰老之父母,兒子便是手足,不在面前,手足欲舉而不能;媳婦便是腹心,不在膝下,腹心有求而不遂。時而忿忿於內,時而戚戚於懷,為人子者,善體其情,能頃刻離左右也乎?
具慶之父母,日則有以作伴,夜則有以相溫,晝無所事,相與論短談長;夜不成眠,互為知寒道冷,故易事也。若寡獨之父母,兒女雖有團圓之樂,夫妻已成離別之悲,家庭之內,獨行踽踽涼涼,形影之間,惟有悽悽楚楚,為人子者,善體其情,能頃刻離左右也乎?
人所自有之心,見此章,而不動心者,非人也。見此章,而不墮淚者,非人也。逆子忤媳,見此章,而不化為孝子順婦者,與禽獸何異?人人得而誅之者也。
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