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讓禪師十歲時,就雅好佛書,有出家相,不染俗貴。當時有三藏玄靜法師行腳路過他的家門,看到懷讓禪師炳然殊異,知其不凡,便告訴他的父親說:「此子若出家,必獲上乘,廣度眾生。」
懷讓禪師十四歲時,即辭親前往荊州玉泉寺,從恒景律師落髮,學習戒律,時間長達八年之久。受具足戒之後,他又繼續學習律藏。
後來他發現,象這樣學習律藏,對自己生死問題的解決,力用不是甚大,於是感歎道:「我受戒今經五夏,廣學律儀而嚴有表,欲思真理而難契焉!」
於是決定放棄繼續學習律藏的打算,改修禪宗。當時,他的同學坦然禪師,知道他志氣高邁,便勸他各地參學,並建議他禮謁嵩山慧安和尚。懷讓禪師見到慧安和尚之後,慧安和尚又勸他前往曹溪參禮六祖。
於是,懷讓禪師便來到曹溪。
六祖問:「甚麼處來?」
懷讓禪師道:「嵩出來。」
六祖道:「甚麼物恁麼來?」
[禪宗大德在接引學人時,經常援用此問,來啟發學人當下迴光返照,以悟明自己的本來面目。]
懷讓禪師茫然無對。
於是懷讓禪師決定留在六祖座下參學。
八年後,有一天,懷讓禪師忽然有省。於是,他歡喜踴躍,前往丈室,告訴六祖道:「某甲有個會處。」
六祖問:「作麼生會?」
懷讓禪師道:「說似一物即不中。」
六祖又問:「還假修證否?」
懷讓禪師道:「修證即不無,污染即不得。」
六祖道:「只此不污染,諸佛之所護念。汝既如是,吾亦如是。西天般若多羅讖(預言)汝足下出一馬駒(指馬祖道一禪師),踏殺天下人,應在汝心,不須速說。」
懷讓禪師言下豁然契會。
為報師恩,懷讓禪師悟道後,繼續執侍六祖,不離左右,長達十五年之久。在這期間,他的修行日臻玄奧。六祖入寂後,懷讓禪師遂往南嶽,止於觀音台,大弘禪法。
※ ※ ※
人之思想、情緒、情感,以致於生活的全部內容,無不從心裡頭反射出來的,所以禪家說:「萬法惟心」。也就是必須透過自性,才能使心寧靜、平衡,發出光明積極之智慧。
禪不是守空修定,禪是能從定靜清醒中發慧,它可使在生活中表現和諧,突破一切之愚迷與障礙,流露出純真的生活態度,從種種之虛幻與執著中走出來。「應無所住而生心」,是說能從真誠中,打破一切虛幻與執著,讓心靈自由發揮生命的智慧。
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精義,即是「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」。自性是純淨的,無須再追求什麼;自性是一切具足的,無須再添加什麼;自性是平衡不動搖的,無須再攀緣什麼;自性是能生萬法,具有無量的潛能與創造力,無須再造作什麼。所以說,自性是上乘的智慧也。
一切般若(智慧),都是由「自性」生來,非從外入,這應是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最好注解也。
禪-第十五章 無所住禪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