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

修道先修德

  從前漢文帝在位時,恭儉仁孝,勤政愛民。平日朝政之餘,每每默默修身,體會真道,也常常讀誦道德經,然而卻不得真解。

  太上老君因感其心意,便化作一老翁,在河上結一草廬,自稱河上公,而有意要渡化文帝。


  文帝得知,便派遣使者前往河上公處,請教經中的疑難。


  河上公說:「道是至尊,德是至貴,不是派人來問就可以的!」


  使者回來覆命,告知實情。文帝便親自前往並跪地請教,河上公卻閉目端坐,毫無動靜,不作回裡。


  文帝不禁微微動怒而默默念著:「道德經上說:『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,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。』您雖然有道,可是畢竟還是我的臣民,又何必如此自視太高呢?」


  河上公瞭解到他的心意,便一躍而起,出戶上昇,離地百丈之高,然後向下俯視說:「現在我上不在天,下不在地,又那裏有所謂的臣民呢?」並且聲如洪鐘,震動天地!


  文帝當下慚愧悔悟,立刻叩頭謝罪,自知有過;而河上公雖然不予怪罪,但也僅僅傳授文帝經義而不傳給他道。


  由此可見「道德」之至尊至貴,天地間無物可以倫比,而若非其人,豈可輕傳乎!


  因此,雖然文帝貴為天子,得遇真師,但心未至誠,德未至極,仍恐當面錯過,不得真道,遇而不過啊!


 ※ ※ ※


  大道之修,先修其德,慈愛人物,德行自端,仁心待眾,因而佛道之真性,蓬蓬勃勃與日俱生。入道之門,登道之徑,又何難證佛成仙?


  是以修行之逐步功夫,始於立德行仁,捨此二者,修道無門。是欲修道,遠近皆無其徑矣。不是徒然禮懺誦經,行功修命,所能得道也。


  蓋功之能行,命之能修,完全是道德仁慈培養得來。知是理者,應以德仁兩字,為修道基本。基本既立,道根日深,其不證果成真,不可得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