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

居其位而無其德

  「居其位而無其德,為身之羞;居其位而黜其禮,為位之羞。」

  處在那樣的職位,卻沒有相當的德行,這是自身的恥辱;處在那樣的職位,卻沒有相稱的待遇,這是職位的恥辱。自己,是一個人所私有的;職位,是萬世公有的。


  鄧綰是宋朝的進士,當初在禮部考試時,他就獲得了第一名的殊榮,可以說是相當有才華的讀書人。考中進士的鄧綰被派到寧州當地方官,但是他卻不以此為滿足,希望能到京城擔任高官。


  當時,宋神宗有心推行新政,就放手讓王安石主導改革。由於反對的舊勢力很大,於是王安石大量任用新人。鄧綰看準時機,上了奏摺給宋神宗。秦摺裡極力稱讚宋神宗所任用的王安石是賢人,推行的新法則令百姓高興不已。鄧綰這奏摺一上,王安石果然立刻保薦鄧綰進京。


  鄧綰進京不久,就升了官。鄧綰並不因此滿足,他向宰相抱怨說,大老遠宣他進京,卻還是讓他回去當地方官,應該讓他留在京師當官才對。在世人眼裡,鄧綰公然要官職的行為,簡直是不知廉恥。不過,他卻仍達到他的目的。對於旁人的唾罵,他講了一句名言:「笑罵從汝,好官須我為之。」


  若說鄧綰從此用心做事,倒也無可厚非,但是他一心只在當他的「好官」,所以一會兒巴結甲,一會兒奉承乙,總之誰掌權,他就拍誰的馬屁。後來王安石認清他的為人,就把他降調回地方任官。


  在宋朝的歷史上,像鄧綰這類「好官須我為之」的丑角比比皆是,呂祖謙說:「居其位而無其德,為身之羞。」但鄧綰這類「好官」,又哪裡知道什麼叫做羞恥?


  莊子說過一則寓言:有一次,堯到了華這個地方。當地人祝他長壽、有錢、多子孫。堯連稱不敢。當地人不以為然地說:「子孫多了,就多些人服務社會;錢多了,就分給需要的人;壽命長才有更長的時間修養自己品德。又有什麼不好的呢?」


  莊子認為:「富而使人分之,則何事之有?」職位越高,待遇就越好,這本是常理。不過,好的待遇不是用來給自己享用的,而是用來照顧他人。宋朝的官俸優渥,許多人因而養成奢侈的習慣。雖然如此,還是有范仲淹、司馬光這些節儉的清官。范仲淹用優渥的官俸,購置「義田」,照顧族人及窮人。試想,如果他「居其位而黜其禮」,拒絕優渥的待遇,又怎麼能照顧許多人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