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

庸言不信.庸行必慎

本道院五聖之關聖 登台

聖示:《易經》曰:「庸言不信,庸行必慎」,意思是說,日常的言論一定要守信用,日常的行為一定要謹慎。是以,嚴格而論,心口皆是,即是君子,心口皆非,即是小人。
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

關聖:賢生免禮!


陳生:平常所說的話,一般人都以為是不要緊的;因此,養成了說話輕率,又不謹慎的壞習慣。


關聖:修子謹記在心!殊不知說了一句假話,便是言語上有了過失,所以能夠做到「庸言不信,庸行必慎」的人,其道德修養,一定是很高明的。


   宋朝文學家司馬光,曾經談到劉器〈劉侍制〉的平生能夠做到「盡心行己」的修養功夫之時,只是一個「誠」字,而且他能夠把「誠」字做到顛撲不破的地步。由此可見,一個人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,真是能夠達到目的。


   當時的市民田叟,曾經讚譽的說到:「若是經過南京,沒有見到劉侍制的話,就如同經過山東曲阜,沒見到大聖孔子一樣的遺憾。」


陳生:為甚麼他能夠如此的感動人心?


關聖:就一個「誠」字嘛!


陳生:學生看過一個故事,有位任國佐的人,有一次生病,病了很久都沒有好,於是聘請道士設壇祈禱,向上天祈求保佑平安、身體健康。


   當夜,任國佐在睡夢中,一位神明對他說:「任國佐!你平生為人,心口不一,口是心非,從小到大都沒做過一件好事,你這一生所累積的惡業,層層疊疊;如今,地府清算,閻王已經定了案,你的死期馬上就要到了。」果然沒過多久,任國佐就死了。


關聖:所以,不可以使自己自絕於光明正直,而走入黑暗滿佈荊棘的危險境界。


陳生:現代人說話的時候,對人並沒有真誠心,這樣子怎麼能夠自成其人。


   若是能夠從此改過覺悟,言行一致、表裡相應的話,則遇到了事情就可以坦然的面對,經常的保有餘裕,做到仰不愧於天、俯不怍於人。


   然而這是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,而且預防檢討起來,都是很難做到。


關聖:五行之中的土,定位在中央,就是中央戊己土,而五行之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即是以土為主。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也依賴著它而運行,萬物必須要憑藉著土才能夠生長。以人道而言,乃是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的五常,則是以信為主。仁、義、禮、智即是所謂四端的根源,沒有了信,則也不能成就其為仁義禮智了。《中庸》說:「誠是萬事萬物的始終本末,不誠便就虛妄無物了。」


陳生:有一句話說得好:「話多不如話少,話少不如話好」,誠然,說話是一門藝術,而且「言多必失」;然其最高的境界,應求能句句中聽,言言感人肺腑。


關聖:是以,修道必須除我見、去私心,無論處事待人,都應該先接納別人的意見,才以自己的判斷去解決問題。


   如果先將自我主觀定下來,那麼別人的建議就成為多餘的,因世人的通病,都是逞強好勝,不肯向別人低頭,自尊心重,死愛面子。


   諸子謹記:千萬不要在人前逞己能、愛炫耀,在人背後議人短、論是非;應該謙虛為上,自己未必比人好、比人強,少開口自然是非少。


   可。停筆。 吾退!

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
微言大義集-第卅一章 庸言不信.庸行必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