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說佛頂山的開山祖,是一個小沙彌,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傳奇故事。後山有四大房頭之一的悅嶺庵,全山以此庵子孫為最多,一直到現在,人數與規模還是不小。
有一天悅嶺庵的小沙彌,無事想窮究山巔,那時佛頂山還是一片荊棘蔓草,更是無人問津的一座大高荒山。這個小沙彌好像探險家似的,手攀葛藤,腳踏亂石,目的是要到最高山頂上去看看。不多時竟被他在荒山頂上發現了新大陸,見有平地一塊,古石碑一方,上面刻有「慧濟禪林」四個大字,因此他就若有所悟似的沉思良久。
他想這個山上過去已經有人在此建築過寺院,不然那裡有平地和這塊方石碑呢?前人既能在此建廟住眾,我也一定想法在此地建個叢林,以供來山靜修的僧伽,使他們在這高山上可以靜心用功辦道,繼而可以了生脫死,這樣我的心願才滿。
小沙彌打定了主意,心中特別高興,下山回去與他師父商量到佛頂山開闢叢林的事。他的師父見他如此稚氣,說話也不量力,明知是不可能的事,因此就生氣的回答他的徒弟說:「你說可以興建叢林,你自己去建築好了,這麼高的山,你簡直說話不自量力!」
小沙彌見他的師父看不起他,就肯定的發誓說:「師父!我一定設法到山頂上興建叢林,方滿我心頭之願。」
他的師父見他大言不慚,因此更生氣的說:「你如果能夠在佛頂山上建起叢林,我做師父的去替你燒三年大火,煮飯供養你們三年。」
小沙彌見師父如此瞧不起他,料定了我一定沒辦法興叢林,而我則非要完成我的志願不可,今天就下山過海去,往各地募化,不達目的誓不回。
從此這個小沙彌,離開了清淨莊嚴紅塵飛不到的佛國聖地,離開了與他朝夕相見的暮鼓晨鐘之處,拜別了剃度出家的教經學讚的師父與師兄們,虔誠的跪在觀音大士聖像前默禱著道:「菩薩!弟子此次下山化緣,為了要興建叢林,供養十方僧寶,用功辦道,惟願菩薩大慈大悲,暗中加護,隨願所成。」祝罷拜了三拜,就下山去了。
小沙彌辭別了山明水秀的普陀名山,投入了茫茫的人海,過著那櫛風沐雨棲風宿露的艱苦生活。早晨往街道鬧市上磕頭募化,晚上回到山野古廟裡棲身,為了要實現他心中的願力,所以他就是肝腦塗地也不出一聲怨言,因此他每天跑到大街小巷裡,不論有人無人都打著木魚子,沿門募化,受盡了人們的冷眼、奚落和譏笑。出家人過慣了深山裡清淨生活,忽然跑到熙來攘往的塵寰中,已經是過不習慣,看不順眼了,加之還要沿街磕頭跪拜,又遭受不信佛教者的辱罵、譏笑。這種內心裡的痛苦,不是筆墨所能形容啊!
小沙彌赤足露頂的如此跪拜了三年,在這三年之中,不知到過多少城市,走過多少高低不平的山路,歷經千山萬水,萬水千山,過著人生最艱苦的日子。挨過了三年漫長的歲月,頭也磕腫了,腳底的皮也跑爛了。真是夠得上說一句:「嚐盡了人世的辛酸」。
然而佛菩薩和施主們好像有意與他開玩笑似的,或者以為他太年輕,三年之中從沒有一個人發心布施過一文半鈔,小沙彌等同做了三年窮叫化子,討了三年飯一樣。三年的光陰是過去了,在山上與師父負氣下山化緣,三年來一無所有,不幸被師父一言料定,今天我還有什麼面目回去見「江東父老」呢!想起來不禁仰天號哭起來!
「人到傷心處,難免淚兩行」,小沙彌奔波勞碌,茹苦含辛了三年,在此三年之中,吃了人所未吃的苦,走了人所不能走的路,結果還不能引起善信的同情,發心出資為他修建叢林,他就自嘆自己業障深重,恐怕永遠沒有辦法完成心願。
小沙彌這時痛苦已極,再也提不起勇氣來募化下去,他走到一個小河旁邊,望著河中的流水,自言自語的默禱著說:「菩薩!弟子自恨業障深厚,福薄德淺,苦化了三年,仍然未見有什麼信士檀越,樂助鉅款,興建叢林,安單養眾,弟子也不知什麼地方有善信護法,樂助功德,唯有仰仗菩薩冥中加庇。我今將手中木魚子,放於水中,隨著木魚子流奔的方向走去,如果菩薩有靈,木魚停在那個地方,弟子就在那個地方住下化緣。」
說罷就把手中木魚子放進水中,隨著水勢流去,魚子流到那裡,他就跟著跑到那裡,流了幾天,到了一個地方,奇怪得很,忽然這個木魚不隨著水流了。停止在水中不動,小沙彌看見木魚停止不流,一定附近有什麼大護法,因此他就把木魚子從水中撈出來,就坐在水邊林下,手敲木魚,口誦聖號,同時自己心中發誓,如果在此再不能感應大心居士前來護法,我也從此不吃飯,餓死河邊,了此業報身。主意打定了以後,他就專心一意的坐在那裡念菩薩的聖號。
小沙彌如此一連苦了三天三夜,三天之中,沒有吃一粒米,沒有喝半杯水,還是無人前來問津,因為這個地方附近沒有人家居住,所以他一連敲了三天的木魚,連小孩子都沒有一個跑來看他一看。
小沙彌到這時候認為已經到了「山窮水盡疑無路」的時候,所以萬念俱灰。可是往往沒有辦法當中,忽然又會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
卻說離此約有一里多路,有一個大富貴人家的太夫人,生病數年,臥床不起,醫藥罔效,無法治療,她因此度日如年,總希望有人把她的病治痊癒,無論化多少錢,她都願意拿出來。
有一天睡在床上聽到遠遠地有人敲木魚子的聲音,她聽到了這個聲音,心中就感到無上的安慰和愉快,好像忘記她的病苦一樣,所以她特別的認為稀有,認為這個打木魚的人,一定就是無上醫王。因此叫了兩個傭人,去尋這個敲木魚的人,一定要把他請來為我醫病,我的病這個人一定會醫得好的。
兩個僕人跑了很久,才在水邊看見一個小沙彌坐在那裡面朝著流水,手中敲著木魚子,一字一魚的在那裡閉目念經。
兩個僕人跑向前問道:「小師父!你會看病嗎?我家太夫人生病多年,沒有一個大夫能看得好,我家老太太叫我來請你去替他看病。」
小沙彌說:「我是出家人,不是醫生,從來沒有學過醫道,我那裡會看病呢?你家老太太有病,應該去請醫師呀,跑到我這裡來幹什麼呢?」
僕人又問道:「你這位小師父坐在這水邊,敲魚子做什麼的?」
「我在這裡化緣建叢林!」
小沙彌想建叢林的心已成了一片,所以他對什麼人也是這樣講。
「這裡又沒有人家,你向什麼人化緣呢?難道你向水中海龍王化緣嗎?你不要發獃,我家老太太聽到你敲木魚子的聲音,她心中非常舒服,一定要請你到我家中坐坐,如果你能把我家老太太的病醫好了,那你化緣要多少有多少。」
小沙彌聽說有人出錢,同時也有幾天沒有吃飯,雖然自己不會看病,或者菩薩憐我之誠,有了感應也說不定,因此就隨著兩個僕人來到這位生病的老夫人家中坐下。
僕人進去稟告以後出來說:「老夫人有請!」
小沙彌就隨著僕人走進太夫人的病室,說也奇怪,老太太一看見他,病就減輕了不少,再問小師父會不會看病,他說我沒有學過醫科,不會看病,老太太又問他會念什麼經?
他說:「我出家沒有幾年,也不會念什麼經!」
「那末你會什麼呢?」
「我會念大悲咒,其他什麼也不大會。」
老太太說:「我聽到你的木魚子聲音,我心中特別好過,就請你念大悲咒吧!」
因此小沙彌就一字一魚的誠誠懇懇的念了幾遍大悲神咒。真是佛法無邊,老太太的疾病忽然好了,一點痛苦也沒有了,如同好人一樣的,連她自己也不相信她的病會好得這樣快,這一喜真是樂也無窮,認為這個小沙彌就是活菩薩應化,特為前來救她的病苦的。
老太太病癒之後,精神特別好,把小沙彌當為活菩薩看待供養,吃過午飯後,老夫人就開始問道:「小師傅!你是從什麼地方來此的?為什麼要在那個小河邊敲木魚子呢?」
小沙彌說:「我這次是從南海普陀山下來的,目的是下山化緣,想在普陀山最高的地方建築一個大的叢林,供養十方朝山的僧寶,可以安單辦道,那知年輕福淺,苦化了三年,沒有一個人發心出錢。所以我最後請菩薩指示我應走的方向,我把木魚投入水中,聽其所之,流奔到那裡停止不流,我就在那裡住下來化緣。後來到了此地,木魚子就不肯隨水流去,所以我就在此地化緣,一直到今天也還沒有一個人肯出錢。」
小沙彌說到這裡,一陣傷心,不覺掉下淚來了!
老太太一聽他是南海普陀山下來的,又是經過菩薩指引才到我這裡來,這位小師傅雖然年輕,可是為了此事吃盡千辛萬苦,我的病又是他念經治好的,這明明是菩薩指引他來替我治病,救我脫苦的,我應當知恩報德,盡我的力量,到普陀山建寺,以報佛恩,因此對小沙彌說:「小師父!請你不要為此操心,我現在病已經好了,我可以盡我所有的力量,來幫助你完成你的心願,你也不要再向外化緣了,你回去等著吧。」
老夫人與她兒子寫信,叫她兒子回家,將此事說明,隨在佛頂山建起寺來。在開地基之時,從地下掘出一個木偶來,就同言個小沙彌祖師一模一樣,因此大家才知道,這位小沙彌,是那位老人的乘願再來,興建叢林,完成他老人家的宿願。
※ ※ ※
人情冷暖,都很有可能瞬息萬變,自古以來,一些內心充滿著理想,以及對社會地方福利有滿懷熱血者,何嘗不是經常遭受到種種包袱,給壓得喘不過氣來,甚至於一個想要進行的理想,極有可能被其他人冷嘲熱諷,將原本熱情的心給熄滅了火熱的願心;人心的多變,有時候大都緣於人情世故,有時是受限於生活環境的牽絆,形成初發心經常隨著時空環境而變化無常。
眾生之心念,經常變化,每當一己之意志,受到現實生活之束縛時,恐怕有必須與現實生活妥協之無奈,因此類似理想,常要因現實生活而受到壓抑與改變時,終將淪為夢想,最後就化為幻識無常了。具有真才實學的人,擁有真實本事者,雖然理想遭受到現實生活所阻礙,卻能下定決心,盡全心,拚全意,認真朝理想方向勇往直前;並且一方面尋求外界的種種支援,另一方面則是調整腳步及方向,並且遍尋志同道合者,共同奮鬥,在酸甜苦辣遍嚐之後,仍然堅定毅力,才能功成名就。但是平常人只要稍微面對逆境,未考慮予以調整方針及腳步,就全部給予否定掉,如此就容易退縮,才導致永遠都無法成功。
願大眾之心中有了某些理想時,若有下定決心,不妨先用心力去做,並且試著請教其他成功者的心得,更可以向失敗的人請教,多方汲取經驗,避免自己再重蹈他人失敗的路線,輔以堅定的信念,如此成功必然在握也。
寶德雜誌第133期 述論:春天多變化‧凡事宜把握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