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

耗才損命

  孫登,字公和,汲郡共縣人。沒有家屬,在郡北山上挖土洞居住,夏天編草當衣服,冬天散開頭髮覆在身上。喜歡讀《易經》、彈一根弦的琴,看見他的人都親近喜歡他。

  孫登生性沒有怨恨惱怒,有的人把他扔到水裡,想看他發怒,孫登一出來就哈哈大笑。孫登不時下山到人間遊玩,所經過的人家有送他衣服食物的,他都不推辭,但一離開就把衣服食物拋棄給別人。


  孫登曾經住在首陽山,有燒炭的人看見他,知道不是一般人,與他說話,孫登卻不回答。這件事傳到晉文帝耳朵裡,就派阮籍去看孫登。


  阮籍在蘇門山遇到孫登,與他談論古代和練氣,孫登都不回答,阮籍就長嘯而退。到了半山腰,阮籍聽到有聲音像鳳凰鳴叫一樣動聽,在巖壁山谷之中迴盪,原來是孫登在長嘯。


  阮籍感歎不已,回來後寫下《大人先生傳》,譏諷世間那些謹小慎微的君子,只知墨守禮法、沽名釣譽,以此敲開名利場的大門,如同不敢走出齷齪褲襠的虱子一樣渺小可笑。


  嵇康又跟從孫登雲遊了三年。嵇康還是不明白孫登圖的是什麼?問孫登,孫登始終不回答,嵇康每每歎息不已。


  嵇康一無所獲,臨別時忍不住對孫登說:「先生真的沒有話說嗎?」


  孫登就張開金口:「你知道火嗎?火一生出來就有光,可火自己用不上光,火的消耗在於用光;人一生出來就有才,可人自己用不上才,人的消耗在於用才。所以火想用光就要得到木柴,才能保持光芒;人想用才就要知道真相,才能保全性命。如今你才華多、見識寡,怎麼能倖免於當今的亂世呢?你做到無求了嗎?」


  嵇康不能按孫登的話做,依然恃才放蕩,結果觸怒權貴,招到殺身之禍。嵇康臨死作詩說:「當初我慚愧不能像柳下惠一樣安於卑位,因此拒絕做官稱臣。如今我慚愧不能像孫登一樣閉口不言,因此遭到殺身之禍。」


  孫登後來不知所終。孫登為什麼不說話,包括嵇康在內的許多人都不明白,都按常人的思維以為孫登是為了在政治高壓下避禍。其實孫登不是常人,是修道人,他是在修口。


  人世間許多是是非非人們都看不明白其中的天意、背後的因果,人一旦逆天意而行,管錯了事,就會遭到報應。所以古代修道人對世事如何根本不關心、不追求。但也不是都不管,只要是順天意而行,修道人就可以發揮自己才能,可以說,可以管,也應該管。


  歷史上許多開國皇帝身邊都有和尚道士相助,他們其中許多人功成身退,顯然介入世事並非為了榮華,而是為了順應天意。這不是站在權貴角度說嵇康不好,實際上權貴比嵇康造業更多,在名利中陷的更深。(均俱《晉書》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