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時,吳國有個賢公子,名叫季札,一向博學有禮,深得國君賞識,便派他出使各國。
起初他出使北方經過徐國時,他很有禮貌的拜訪徐國的國君,徐國的國君看到賢公子季札來訪,便很熱忱的設宴款待。在賓主盡歡的宴席中,徐君看到季札身上所佩的寶劍非常美好,不禁深心喜歡,但卻口不敢言,不便提起。
當時季札一看心中明白,然而因為還要出使其他國家,所以也不敢獻出來,就這樣,他深深感謝徐君的招待後,就離開了徐國。
等到他出使各國的使命完成後,他又再次回到徐國,想親手誠心的獻上寶劍,沒想到徐君已經過逝了。於是他親自到徐君的墳前,哀悼祭拜一番,並把寶劍掛在徐君墳冢前的樹上,然後才離去。
隨從的人看了忍不住說:「徐國的國君已經死了,您掛這劍還要給誰呢?」
季札說:「話不是這樣說的,剛開始當我知道徐君中意這把劍時,我的心中已經默默答應他了,今天我任務已經完成了,怎麼可以因為他已過逝而違背我的初心呢!」
說完便真的把寶劍掛在徐君墳前的樹上,深深禮拜致敬才離去。
季札這種不因生死而變的誠信德橾,真的令人感動萬分,而二千年後的今天,仍令我們回味無窮啊!
※ ※ ※
夫,信者,從人言,人言而立德,言謂心聲,凡人說話,要諾實,纔能見得人。故信之本,乃信誠也,則篤實不自欺,亦不欺人之意也。吾人修身處世,不患無才能,而患無信,若無信,尤居屋無門窗,則閉塞不通,四面碰壁,欲與人發生互信、互勉、必先自信,而自立也。
言信乃立國之基,立人之本,是以仁人心必安定矣。若無信者,則非君子,心定多疑矣。然信者,乃人道上之準繩至寶,立業之成功指南針,故人成功失敗,走不出信之外,完全由此信之中分別也。格言云:君子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,此句完全指在信之中。所以君子之人,一旦言語說出口,無論死活,傾家蕩產,成功失敗,損失多少金錢,都不敢違背口言,而失此信字,定將所言之範圍故得完滿,不虧損他人,而利益自己也。此謂君子之態度也。
若是小人,雖然昨日對人所言、所約之事項,不分買賣或工作上,若有損失自己之利益,就不願照所約之言語實行,此就是只看重物質金錢,而看輕自己品行之輩也。所以君子願失利不失信,小人怕失利而畏勞,不顧自己品格而失信,因此,口言之重大,關係其人之一生之榮辱。故慎其信而言,而守其信也。
吾觀天地之大道,不外乎信也,日月星之光明拱照,四時八節有順,朔望有常,列宿定位而運行,不差時序有信,為人依此定準。昔賢以此為政,皆效法天地之信,不愧為之才矣。易曰:「成性存道義之門。」欲修大道,必由信著手,蓋信義立,而道自在矣。
觀今世人巧言令色,陽奉陰違,明瞞暗騙,口是心非,虛言狂語,良心廢弛,道德全失,由己妄行,此皆忘信德也。願世人頂天立地,欲救隱定大業,修身學道,必先立大信,行大道,趣大善,以至公至正之態度,滌除自私自利之心理。心無邪念,居心光明正大,彼此互相信任,則人人快樂和平相處。
警世箴言-述信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