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閱《韓非子‧外儲說左上》的記載。
有一天夜裡,楚國京城郢都的一個人在家給燕相國寫信。因為燭燄偏低,燭光搖曳不定,顯得有點昏暗;這位郢人對侍者說:「舉燭!」,意思是說,明燈高照,寫信就看得清楚了。
由於燭光不亮,心中犯急,腦子裡想著「舉燭」,嘴裡念著「舉燭」,竟然不知不覺把「舉燭」二字也寫到信裡去了。過後他沒有檢查,就把信交給了侍者。
燕相國接到郢人的信之後,反覆看了數遍,始終不解「舉燭」的意思。忽然靈機一動,久聞楚國人才濟濟,難道這就是郢人的暗示嗎?
他若有所悟地說:「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,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、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。照這樣看,郢人致書,故意突出『舉燭』二字,其主要用意,原來是為我獻策!」
翌日,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,燕王聽了十分高興,贊同相國的意見,於是下令廣招賢士,進而使得燕國政通人和,日益強盛。
後來,比喻穿鑿附會,扭曲原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