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

品格修持

   曉舜禪師,字老夫,瑞州胡氏子。他是洞山曉聰的弟子,屬雲門宗。


  初住筠州大愚寺,又住廬山棲賢寺,復遷江西雲居寺。隨著道望愈尊,徒眾愈盛,逐漸在禪林享得盛名。


  曉舜少年時性格粗放疏落,後來投師出家,乃修細行。然而終究因為稟性簡易直率,一生不善於應酬世俗。


  住持廬山棲賢寺時,他曾因得罪邵守而蒙受冤屈,被官府勒令還俗。曉舜遭受迫害後,前往京城拜訪懷璉禪師,得蒙仁宗召見。


  仁宗讚歎曰:「道韻奇偉,真山林達士!」仁宗特許曉舜依舊為僧,復住棲賢寺,並睗以紫衣金缽。


  據載曉舜回到廬山,入院陞堂曰:「無端被譖枉遭迍,半載有餘作俗人。今日再歸三峽寺,幾多歡喜幾多嗔!」其精神品節,可以想見。


  曉舜修持佛法,注重實際的修證,反對徒逞口舌,炫耀空言。他曾經開示眾人道:「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!」


  又引古人云:「多言復多語,由來返相誤!」


  又說:「褒貶古今,豈能自救?」


  在他的晚年,尤其嚴於律己。他曾引百丈懷海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之言自勉,日常勞務皆親自躬行。又主張為人誠實,反對苟得虛名;主張堅持節義,反對循俗喪德。曉舜的這種英持卓異的行止,使他享譽禪林。


※ ※ ※


  心地的清靜與否,能看出此人的性情穩定與品德的高低,這就像一個人平時都處在紊雜煩憂之境,靈心不得清靜,那性情怎會定,其心念不滿行為自然無法安處於穩定狀態,對人或事物的處理,也必然無所理性處理不像心靈清靜的人處理事情那樣有條有理。 


  蓋心靈的清淨是每一個人皆要的境界,無憂無煩無有痛苦,凡之喜怒哀樂,悲歡離合皆無礙,清靜的心不著不攀自在也。修行人平時心靈世界是否也能清靜呢?這是一種考驗,能通過各種考驗定出俗庸之境界,要能通達聖賢之境,就可漸次達成。 


慈聖雜誌第一六五期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