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

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

  至誠可感人、化人,人的誠意之至,更可以感動沒有情識之器物。


  東晉末年僧人竺道生,江蘇人,俗姓魏,七歲追隨名僧竺法汰出家,並隨師改姓竺。十五歲就登壇開講說法,後至江西廬山向僧伽提婆學習。三十二歲遊學長安,受業於鳩摩羅什門下,參與翻譯工作,而深得般若旨趣。約三十五歲時南返,後二十多年進入思想成熟階段。認為「入道之要,慧解為本」,不拘泥經教文字,能獨立悟解。


  當時《涅盤經》只有部分傳入並翻譯出來,其中說「除一闡提(斷絕善根的人)外,皆有佛性。」道生剖析經旨,認為「一闡提人皆得成佛」。如此大膽的主張遂引起舊學的激烈反對並視為邪說,而將道生趕出僧團。


  那時佛法都傳於長江以北,道生只得往南到蘇州一 帶,落腳於虎丘山,在山上住蓬茅,也沒人聽他講經說法了。


  有一天,他聚堆石頭,將石頭當成徒眾講經;當講到一闡提之人可成佛的道理時,見石頭半點反應也沒有,便厲聲喝道:「石頭們啊!你們應該有靈性的,難道一闡提的人就沒有佛性嗎?就不能成佛嗎?究竟可不可以成佛?你們說啊!」


  如此連續追問三天,慷慨激昂的演說真誠流露,感動了群石,無論大小,竟都前俯後仰地搖了起來,彷彿點頭同意他的說法。這一幕奇景,被附近工作的虎丘山民看到,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之說便不脛而走了。


  後來,一直到北涼曇無讖的譯本《大般涅槃經》傳入,經中果然也講到「一闡提人有佛性,可以成佛。」證明道生說的正確,大眾這才佩服他的卓越見地。


  竺道生六十二歲時在廬山精舍登上獅子座開講《涅槃經》,一如往常,反覆解說,聽眾莫不法喜;講完後,雖仍端坐,但見其手上拿的拂塵墜落,已悄然辭世,神色如入禪定,正應了當年道生被擯離京時所發的誓言:「若所解說之種種佛理是正確的,願捨壽時,高踞獅子座上!」消息傳開,當年反對者莫不驚嘆慚愧,悔不當初,更深信其真知灼見了。


  「頑石點頭」一詞,便是出自這典故。後人以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比喻:「誠意之至,感化之深,使頑固無知之人也十分心服。」


 ※ ※


  執也者,心之所繫,而不動搖。姑不論此一「不動搖」是否正確,因此「心執」,幾乎已成頑石不可化!忽略周遭親友、同事、同儕等等之感受,雖未必到一意孤行,但卻是自以為是。


  眾生何人也?孔聖人猶不言己無過,何況凡夫俗子?自身之認知、觀念,甚至對事物之判讀,誰人敢斷言無差錯?所以芸芸眾生中,對於執己之見者,好的,謂曰「擇善固執」;不好的,則其形容諸如「剛愎自負」;乃迄儒聖所言:「愚者好自用,賤者好自專」,故眾生對此執于己見,實需深思!


  修道之人更是不可有,曰法執、有曰我執;此二執,更是我宗《去執經》首要破除之重點。法執者,仗法而執己見,但其見卻非正見,因為不了教法之真義。我執,乃一切私心之起源;凡人喜歡以自我為中心,是以我執根深柢固,卻使此一假我誤了真我!因而我宗行者以迄各教行者,乃迄芸芸眾生,均需慎此執,更要「去執」!


拱衡雜誌第298-述論:執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