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梅.法常禪師,上堂:
汝等各自回心達本,莫逐其末。但得其本,其末自至。若欲識本,唯了自心。
此心元是一切世間、出世間法根本,故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心若不附一切善惡而生,萬法本自如如。」
僧問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
師曰:「蒲花柳絮,竹針麻線。」
※ ※ ※
《太上清淨經》提及:「能遣之者,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」,本章所講的心,並非清靜的道心,乃是說明在道心上受到私慾所覆蓋污染後的人心,是以識神為主的凡俗心,道心久受塵封濁垢,會導致元神變得暗淡無光,難以明心見性,造成身心沉淪在黯淡無明的生活中,無法脫離。
「觀」乃是內照本性真如,洞悉那些覆蓋在真如本性的染濁及污穢,尋找出造成內心不得光明的污染所在處,從中逐一撥開。眾生之所以使原本清淨的本心,長時間處於暗無天日的濁垢中,這些濁垢全部都是由於眾生私慾所產生出來的三毒,繼而形成阻礙元神的光明面,令之難以明心見性的根源;亦是因為眾生的自私,促使原本得以清靜的世間,變成垢穢不堪,世間自從環境被私慾破壞之後,災難便接踵而來,有時災難的現前,並非人力所能抵禦的,世間一切災難全都由於眾生自私而形成,亦是每一個人,心中浮沉不定的惡念、惡行,共同破壞了大地之寧靜。
行者一旦了解本身內心深處清靜的本源之上,受到一切塵封之濁垢時,必當一層一層的進行清除之工作,並且應該勤於清除那些障礙住內心光明的濁垢污染;當濁垢一件一件被剝離後,本性亦將慢慢的展現出往昔之潔淨本心,以令元神再居靈府,重新主宰自我,重新再現自在自若的理體。大眾一朝能夠洞悉,以格慾垢之阻撓自性光明,當深下功夫從中清理、清除一切濁垢,逐項揮除我心,從此便可得真自在,此心雖為凡俗之心,卻又是造成聖凡、佛魔、天堂、地獄之分野的關鍵。
大眾唯有領悟出真如常淨不動的道理後,才能綻放出內心清靜而光明的先天真如本性也。
《清靜真詮》第十七章 能遣之者‧內觀其心‧心無其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