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

只這個也不背

  昇州清涼院休複悟空禪師,羅漢桂琛禪師之法嗣,俗姓王,北海人。

  休複禪師自幼出家,十九歲受具足戒。雖然他精進修習禪定和學習經教,但是因為理路未通,故收穫甚微。

  他曾經自我反省道:「苟尚能詮,則為滯筏;將趣凝寂,複患墮空。既進退莫決,舍二何之?」

  (如果偏于文字義理,則成滯筏之病;如果偏於枯坐,沉空滯寂,又容易墮入頑空。既然進退兩難,無由抉擇,那麼,除此二途,還有其它的修行方法嗎?)

  於是,休複禪師便決定四方行腳,參尋宗匠。他來到福建漳州,參禮地藏桂琛禪師。經過一年多的請益,休複禪師不僅未能契旨,反而身染重病,住進了涅槃堂。

  一天晚上,地藏和尚去涅槃堂看望休複禪師,問道:「複上座安樂麼?」

  休複禪師道:「某甲為和尚因緣背。」(我跟和尚的緣分不契)

  地藏和尚於是指著燈籠,問道:「見麼?」

  休複禪師道:「見。」

  地藏和尚道:「只這個也不背。」

  休複禪師一聽,言下有省,隨即病也減輕了一大半。

  後來,修山主(龍濟紹修禪師)前來問訊地藏和尚,休複禪師當時也在場。

  修山主謂地藏和尚道:「某甲百劫千生,曾與和尚違背,來此者又值和尚不安。」

  地藏和尚於是豎起拄杖,說道:「只這個也不背。」

  休複禪師這下子豁然大悟,從前疑滯,頓時化為烏有。

  休複禪師後繼法眼禪師住崇壽寺。不久江南國主創建清涼道場,休複禪師應邀前往住持。後圓寂於天福八年。

※ ※ ※

  沒有「悟性」,衍生不出智慧與理性,不能擺脫對一切法的執著,就會障蔽般若,也無法產生悟性。所以智慧與醒覺是建立在不斷的解脫和不斷的成長之中,所以說:「一心有滯,諸法不通。」

  人因「放不下」,所以心智變為殘廢,而且愚笨與無知,所以「空」即是禪法,只有透過空的實踐,才能「來去自爾,靈通萬物。」

  空要有般若實性的本質,不可誤為「守空修定」,產生斷滅,形成枯木死灰,則又執著於空中裡頭,所以要做到「空空」,從空中解脫出來,這就是「定慧等持」的禪法。

  禪的宗旨,就是要能醒覺自性的般若,而不是空心靜坐,不思一物,而是要用自真如性,以智慧去觀照,對一切法不取不捨,那般若就會大放光明,生活才會圓滿自在。

  對禪而言,就是要能放下,或勘破一切心理的障礙,把一切知障及煩惱障統統放下。空它不屬於善,也不屬於惡,也不屬於淨,也不屬於不淨,它是形而上的,是智慧的本質,是般若的妙用,所以說:「般若空性能生萬法。」

般若空性與三無性(生無相、性無相、勝義無相)是相通的,有異曲同功之妙也。

禪-第三四章 般若空性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