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

傅大士

  南朝有一位傅大士為了化導眾生,便先來勸化他的妻子,發起道心,施捨田地產業,設大法會來供養諸佛大眾。他作偈說:


  舍抱現天心,傾資為善會。

  願度群生盡,俱翔三界外。

  歸投無上士,仰恩普令蓋。


  剛好,那一年又遇上大荒年,大家都普遍在饑餓之中,他從設立大會之後,家中已無隔宿之糧。當他的同鄉人傅昉、傅子良等人進山來作供養時,他又勸導妻子,發願賣身救助會費。


  他的妻子劉妙光聽了以後,並不反對,就說:「但願一切眾生,因此同得解脫。」


  大通二年(528)三月,同鄉傅重昌、傅僧舉的母親,就出錢五萬,買了他的妻子。大士拿到了錢,就開救災大會,辦供養,賑濟窮苦人。


  他發願說:「弟子善慧,(傅大士又名善慧),稽首釋迦世尊,十方三世諸佛,盡虛空,遍法界,常住三寶。今舍妻子,普為三界苦趣眾生,消災集福,滅除罪垢,同證菩提。」過了一個月,那位同鄉的傅母,又把他的妻子妙光送回山中來了。


  從此以後,許多人都受到他的感化,也有人捐供全部財產作佈施,大士都為他們轉贈於窮人或修道的人。他的事蹟,由此也傳播開去。但是,「謗隨名高」,污蔑他的謠言也愈來愈多。


  但大士不以為懺,反而增加他憐憫眾生的悲心。後來梁武帝多次召見他,備受敬重,並留下了他的許多神奇逸事。


  這是歷史上的記載。傅大士(傅翕)賣妻鬻子、種植蔬果、為人傭作、與妻子妙光共同設法會、廣佈施的慈悲精神曾經感染過無數的時人,以增進一己之善,帶動和激發他人之善,這就是智慧的實踐。


※ ※ ※


  世人之通病,往往不知事先有所準備未來之事,不能靜下來深思未來之事,總是懵懂的隨意生活,至使後來未能有所依靠而後悔,但到那時為時已晚矣。


  如人自生下來之後,自小受哺育長大成人,不論是讀書或是從事事業,接著就是為了事業及家庭子女等而忙碌不休,在此等生活過程中,總希望均能如意或是能擁有更多的錢財,但總無機會定靜下來,將來必定得走的一條路--修持,致使臨老時悔恨不已,在自己的一生生活過程裡,好像未留下來些什麼值得安慰之事(錢財之多,不是安慰的憑據)。所以,業隨滿身,無任何功德之存在也。


  聰明之人就知道在生活的每一階段,只要有機緣,就當多行善事,多利益眾生,以為將來臨終時安慰的依據,這才是真正人生的意義,才能真正為自己做到生活的綢繆而無後顧之憂,盼智者能悟行之。


禪化闡道篇第一輯 生活綢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