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嘉玄覺禪師,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,俗生戴,溫州人。玄覺禪師童年即出家。博通三藏,精於天臺止觀法門,日常于四威儀中,常住禪觀。後因讀誦《維摩詰經》,發明心地,但沒有人為他印證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,六祖慧能禪師的弟子東陽玄策禪師,前來永嘉,拜訪了玄覺禪師,二人相談甚歡。玄策禪師驚訝地發現,玄覺禪師雖然出身于教下,但是他的出語卻暗合祖師禪之妙旨,於是便問:「仁者得法師誰?」
玄覺禪師道:「我聽方等經論,各有師承。後於《維摩經》,悟佛心宗,未有證明者。」
玄策禪師一聽,便乘機點撥道:「威音王已前即得(威音王以前,無師自悟,是可以的),威音王已後,無師自悟,盡是天然外道。」
玄覺禪師於是央求玄策禪師道:「願仁者為我證據。」
玄策禪師道:「我言輕。曹溪有六祖大師,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。若去,則與偕行。」
玄覺禪師於是隨同玄策禪師,跋出涉水,來到曹溪,參禮六祖大師。
初見六祖,玄覺禪師並不禮拜,而是繞床(禪座)三匝,然後振錫而立。
六祖見玄覺禪師這種氣概,便故意試探道:「夫沙門者,具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。大德自何方而來,生大我慢?」
(凡出家修行者,當具德行典范,來賓對主人更當有禮貌與尊敬;你道樣不是有點近於傲慢無禮嗎?)
玄覺禪師道:「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!」
(男子漢大丈夫,了生死,斷輪回乃是天地第一等大事,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那有閑功夫理會這些繁文褥節、無謂的禮貌呢?)
六祖道:「何不體取無生,了無速乎?」
(無生即是自性本體,眾生之真常靈性;歷劫常住不壞;你何不去證悟那無生真面目,如來真實義;直了成佛,還樣不是較快嗎?)
玄覺禪師道:「體即無生,了本無速。」
(靈性既然常住不壞,即是不生不滅,所謂生死,只不過性海浮漚罷了,五蘊浮雲空去來,三毒水泡虛出沒。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人生如夢,夢中的景像;那一樣不是千真萬確?無始劫之生死流浪,一朝證悟;尤若一覺醒來,此時卻什麼都不見了,六道輪回,生生死死,皆如過眼煙雲;已消失得無影無蹤。證悟這本性以後,未見其始,不見其終,歷劫尤如一剎那,自性既無生滅,故無遲速。)
六祖一聽,便印可道:「如是!如是!」
玄覺禪師這才具足威儀,大展禮拜,然後準備告辭。
六祖挽留道:「返太速乎(你回去不是太快了點嗎)?」
玄覺禪師道:「本自非動,豈有速耶?」
[自性本來無來無去,哪有快慢之分?]
六祖於是便追問道:「誰知非動?」
[你說本自非動,那麼究竟是誰在知道非動的?]
玄覺禪師道:「仁者自生分別。」
[能知和所知,都是您自己在妄生分別。]
六祖道:「汝甚得無生之意。」
[這句話看起來是首肯之語,卻暗中藏鉤。若存有絲毫的法執或者說有所得心在,即被它鉤卻喉嚨。]
玄覺禪師道:「無生豈有意耶?」
六祖道:「無意誰當分別?」
[此處的「無意誰當分別」和前面的「誰知非動」。都是殺人刀活人劍。既能殺人又能活人。]
玄覺禪師道:「分別亦非意。」
[此處的「分別」非前七識之妄想分別,乃「善能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之現量直觀,亦即《金剛經》所說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]
六祖見玄覺禪師見悟透徹,不留痕跡,遂讚歎道:「善哉!善哉!少留一宿。」
於是,玄覺禪師便答應在曹溪住一晚上。時人因此而稱他為「一宿覺」。
得到六祖的印可之後,第二天,玄覺禪師便下山,回到溫州,在那裡開法接眾。一時學者輻湊,法席興盛。
玄覺禪師生前著有《證道歌》一首及「禪宗悟修圓旨」一篇,後由慶州刺史魏靖編緝並作序,自淺入深,共成十篇,合曰《永嘉集》,刊行於世。千百年來,該書一直被人珍為叢林瑰寶,堪當修行人的指路明燈。
玄覺禪師圓寂于唐玄宗先天二年(713)十月十七日,春秋四十九歲,諡無相大師。
永嘉大師的《證道歌》與三祖的《信心銘》、牛頭法融禪師的《心銘》以及六祖《壇經》中的幾首《無相頌》,言簡而意賅,見地圓融而透徹,是修行用功的絕佳指南。無論是修禪修淨還是修密,若能具此正法眼藏,修行必能少走彎路。現時代的學佛者,雖去聖日遙,若能將這些偈頌爛熟於心,時時提撕,時時品味,必能大開智慧之眼,免被他人所瞞。現按詩韻及義理,將《證道歌》分為六十三節,附於次,供讀者背誦:
1.君不見,絕學無為閑道人,不除妄想不求真。無明實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
2.法身覺了無一物,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陰浮雲空去來,三毒水泡虛出沒。
3.證實相,無人法,刹那滅卻阿鼻業。若將妄語誑眾生,自招拔舌塵沙劫。
4.頓覺了,如來禪,六度萬行體中圓。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
5.無罪福,無損益,寂滅性中莫問覓。比來塵鏡未曾磨,今日分明須剖析。
6.誰無念,誰無生,若實無生無不生。喚取機關木人問,求佛施功早晚成。
7.放四大,莫把捉,寂滅性中隨飲啄。諸行無常一切空,即是如來大圓覺。
8.決定說,表真乘,有人不肯任情徵。直截根源佛所印,摘葉尋枝我不能。
9.摩尼珠,人不識,如來藏裡親收得。六般神用空不空,一顆圓光色非色。
10.淨五眼,得五力,唯證乃知難可測。鏡裡看形見不難,水中捉月爭拈得。
11.常獨行,常獨步,達者同游涅槃路,調古神清風自高,貌悴骨剛人不顧。
12.窮釋子,口稱貧,實是身貧道不貧。貧則身常披縷褐,道則心藏無價珍。
13.無價珍,用無盡,利物應機終不吝。三身四智體中圓,八解六通心地印。
14.上士一決一切了,中下多聞多不信。但自懷中解垢衣,誰能向外誇精進。
15.從他謗,任他非,把火燒天徒自疲。我聞恰似飲甘露,銷融頓入不思議。
16.觀惡言,是功德,此即成吾善知識。不因訕謗起冤親,何表無生慈忍力。
17.宗亦通,說亦通,定慧圓明不滯空。非但我今獨達了,恒沙諸佛體皆同。
18.師子吼,無畏說,百獸聞之皆腦裂。香象奔波失卻威,天龍寂聽生欣悅。
19.游江海,涉山川,尋師訪道為參禪。自從認得曹溪路,了知生死不相關。
20.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。縱遇鋒刀常坦坦,假饒毒藥也閑閑。
21.我師得見燃燈佛,多劫曾為忍辱仙。幾回生,幾回死,生死悠悠無定止。自從頓悟了無生,于諸榮辱何憂喜。
22.入深山,住蘭若,岑崟幽邃長松下。優遊靜坐野僧家。閑寂安居實瀟灑。
23.覺即了,不施功,一切有為法不同。住相佈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。
24.勢力盡,箭還墮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爭似無為實相門,一超直入如來地。
25.但得本,莫愁末,如淨琉璃含寶月。即能解此如意珠。自利利他終不竭。
26.江月照,松風吹,永夜清宵何所為。佛性戒珠心地印,霧露去霞體上衣。
27.降龍缽,解虎錫,兩鈷金環鳴歷歷。不是標形虛事持,如來寶杖親蹤跡。
28.不求真,不斷妄,了知二法空無相。無相無空無不空,即是如來真實相。
29.心鏡明,鑒無礙,廊然瑩徹周沙界。萬象森羅影現中,一顆圓光非內外。
30.豁達空,撥因果,莽莽蕩蕩招殃禍。棄有著空病亦然,還如避溺而投火。
31.舍妄心,取真理,取捨之心成巧偽。學人不了用修行,深成認賊將為子。
32.損法財,滅功德,莫不由斯心意識。是以禪門了卻心,頓入無生知見力。
33.大丈夫,秉慧劍,般若鋒兮金剛焰。非但能摧外道心,早曾落卻天魔膽。
34.震法雷,擊法鼓,布慈雲兮灑甘露。龍象蹴踏潤無邊,三乘五性皆醒悟。雪山肥膩更無雜,純山醍醐我常納。
35.一性圓通一切性,一法遍含一切法。一月普現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攝。
36.諸佛法身入我性,我性同共如來合。一地具足一切地,非色非心非行業。
37.彈指圓成八萬門,刹那滅卻三祇劫。一切數句非數句,與吾靈覺何交涉。
38.不可毀,不可贊,體若虛空勿涯岸。不離當處常湛然,覓即知君不可見。
39.取不得,捨不得,不可得中只麼得。默時說,說時默,大施門開無壅塞。
40.有人問我解何宗,報導摩訶般若力。或是或非人不識,逆行順行天莫測。吾早曾經多劫修,不是等閒相誑惑。
41.建法幢,立宗旨,明明佛敕曹溪是。第一迦葉首傳燈,二十八代西天記。
42.法東流,入此土,菩提達磨為初祖。六代傳衣天下聞,後人得道何窮數。
43.真不立,妄本空,有無俱遣不空空。二十空門元不著,一性如來體自同。
44.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。痕垢盡除光始現,心法雙忘性即真。
45.嗟末法,惡時世,眾生福薄難調製。去聖遠兮邪見深,魔強法弱多怨害。聞說如來頓教門,恨不滅除令瓦碎。
46.作在心,殃在身,不須冤訴更尤人。欲得不招無間業,莫謗如來正法輪。
47.旃檀林,無雜樹,郁密森沈師子住。境靜林間獨自遊,走獸飛禽皆遠去。
48.師子兒,眾隨後,三歲便能大哮吼。若是野幹逐法王,百年妖怪虛開口。
49.圓頓教,勿人情,有疑不決直須爭。不是山僧逞人我,修行恐落斷常坑。
50.非不非,是不是,差之毫釐失千里。是則龍女頓成佛,非則善星生陷墮。
51.吾早年來積學問,亦曾討疏尋經論。分別名相不知休,入海算沙徒自困。
52.卻被如來苦訶責,數他珍寶有何益。從來蹭蹬覺虛行,多年枉作風塵客。
53.種性邪,錯知解,不達如來圓頓制。二乘精進勿道心,外道聰明無智慧。
54.亦愚癡,亦小騃,空拳指上生實解。執指為月枉施功,根境法中虛捏怪。
55.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。了即業障本來空,未了應須還夙債。
56.饑逢王膳不能餐,病遇醫王爭得瘥。在欲行禪知見力,火中生蓮終不壞。勇施犯重悟無生,早時成佛於今在。
57.師子吼,無畏說,深嗟懵懂頑皮靼。只知犯重障菩提,不見如來開秘訣。
58.有二比丘犯淫殺,波離瑩光增罪結。維摩大士頓除疑,猶如赫日銷霜雪。
59.不思議,解脫力,妙用恒沙也無極。四事供養敢辭勞,萬兩黃金亦銷得。粉骨碎身未足酬,一句了然超百憶。
60.法中王,最高勝,恒沙如來同共證。我今解此如意珠,信受了者皆相應。
61.了了見,無一物,亦無人,亦無佛。大千沙界海中漚,一切聖賢如電拂。假使鐵輪頂上旋,定慧圓明終不失。
62.日可冷,月可熱,眾魔不能壞真說。象駕崢嶸謾進途,誰見螳螂能拒轍。
63.大象不游於兔徑,大悟不拘於小節。莫將管見謗蒼蒼,未了吾今為君訣。
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-19.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因缘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