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回,子貢向孔夫子請教說:「子女聽從父親的吩咐辦事,是孝;那臣子遵照君主的命令行事,是忠,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呢?」
孔子說:「子貢,這樣的理解淺薄偏頗了,你不知道啊。過去那英明的天子,有七位直言敢諫的臣子,主上就避免了錯誤的舉動;諸侯有五位直言敢諫的臣子,可保國家社稷,諸侯國可免於危難;卿大夫有直言敢諫的臣子三人,爵位便能保持;父親有敢於勸諫的兒子,就不會陷於無禮;讀書的士人有直言規勸的朋友,就不會做出那不合道理的事情。所以子女完全依照父親的意志辦事,何嘗一定是孝?臣子完全遵照君主的命令從事,難道就一定是忠?能詳細考察他所遵從的是否得當,這纔叫做孝,纔叫做忠啊!」
※ ※ ※
在《玉皇育德真經》提及:「忠孝廉節德」,「忠」是為公正不阿之精神,行事如實不偏的態度;「孝」是恭敬誠懇之態度,尊上敬老的行為;「廉」是堂堂正正的做人,清清白白的做事;「節」是處事得宜之態度,凡事簡約無奢的美德;「德」是行事勤奮認真而無求,努力堅持無欲思的做事,行持日久,德乃不求而自深厚之。
眾生置身於紅塵俗世之間,最首要的乃是忠其每一個身份內所負責之事,每一人都應該將每一個角色認真的扮演好,扮演好每一個當下的身份,並將該身份所應盡的義務盡心做好,這便是忠了。當一個人在居家時,在父母的跟前,此時身份就是為人之子女,既然為人子女,那麼就應該將為人子女的本份事做好,再來就是必須盡到承歡膝下的責任,並且妥善照顧好自己的身心,在外於為人處事上不讓父母憂心,即為忠於人子之道。若是置身在職場中,便該虛心的聽從主管之指導及所安排的工作事項做事,認真的將手中的事情做好,這便是忠於職務。
至於孝之責任,必須從日常生活一切細事著手,在外與人無所爭,可免父母擔心受怕,孝之一也;在家不與父母有所頂撞,凡父母之言,擇善而從之,其不善而婉言勸之,孝之本也。
廉乃是為人處事,必須做到不受財富所影響,雖然居處於富裕之家,但求不浸淫於富裕中奢華造成身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,更不因為身置富貴而為所欲為;縱使身擁權貴之勢,亦理當時時督促自己,不令身心浸淫在權勢當中,以避免有擁權自重的惡行產生,更可以避免自己養成目中無人的惡劣行徑,並且能夠避免掉自己淪為貪婪無厭的社會害蟲。若是能夠做到以上幾點,廉算是盡到了。
節者,一個人的志節,通常是很難由表面上看得出來,但只要立定志向者,其節操將永不受利誘而改志,亦不受任何脅迫而改節;縱使性命受到威脅,仍然無法使之節志有所絲毫動搖,這便是擁有忠貞之節操持守者的精神。
自古以來,不乏有忠臣名將,「寧殺身以成仁,不為求生以害仁」,此等精神,皆列入節志中;更有不少婦女為夫守節,終身不二嫁者,大有人在。亦有自幼受父母指腹為婚,長大後為行持父母之誠信,而守節者不乏其人;尚有各行各業為守持簡約之德,不甘與人同流合污,寧減少本身之利益,亦不願損及眾生之利益者,通常是難以守持的,但能堅定守持者,必然後福無量。
願大眾盡一己之心力,妥善受持,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以利長養自身德性也。
寶德雜誌160期-述論:忠孝廉節德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