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

隨遇而安

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

偈曰:擴展法理學聖賢。大放異彩智慧展。

   共赴瑤京會仙人。修身養性立根源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

菩薩:賢生免禮!


陳生:菩薩慈悲!許久未見靈修士排班的情景了,希望仙佛慈悲安排「二月擴大共修法會」之際,能夠看見靈修士近期修業的情況。


一直以來,很少見到陽世人叩求保調七世父母、六親眷屬、祖靈、冤親眷屬入列靈修後,前來叩謝仙佛或者向靈修士做懺悔者。


菩薩:諸眾萬不可有花錢消災的念頭。因為有道場的願力以及仙佛願意做擔保,才能神人共辦聖事,諸眾也才有此方便法門,得以化冤釋結。


陳生:早期見證《院尊》做擔保的影幕,的確我們能夠有機緣保調七世父母、六親眷屬、祖靈、冤親眷屬入列靈修,是天大的福報。


〈此時,示現【化景】:午供科儀,施食靈修士接受施食。〉


叩謝菩薩慈悲成全!佛號悠揚的輕輕響起,靈修士整齊劃一的隊伍隨著佛號前進,接受菩薩施食。靈修士在《無極五方證道院》經過諸聖仙佛指導下,學習良好,從靈修士更換新衣及法身的增長,可以證實。


菩薩:教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課程。在人間有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,各階段都有必須學習的人事物,靈界亦然。亡魂若在四處遊蕩,誠然無法長進,若得安置,自然有學習機會;因此,他日更上一層樓,方能脫離苦海。


陳生:修道是要啟發自性,不為他人修,而是為自己做、為自己聽、為自己學。其實,在進德修業的旅程中,大家都已經有根基了,因此,在心靈上應該要不斷提昇,在知識上更要力求長進,希望大家再精進、再努力。


菩薩:然也。


陳生:有的人三餐一定要吃山珍海味,沒有豐盛的飲食,就覺得食不知味。有的人一定要穿名牌服飾,一定要住高樓大廈、洋房別墅,如果不能如願,就覺得日子不好過。甚至有的人坐車子,捨國產汽車不坐,一定要外國進口的汽車,否則就感覺不自在。


菩薩:哈!…。這就使生活不能安寧。然而對諸子們來說,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,只是借假修真的方便,因此在你們心中,有無、好壞,一點都不計較。


例如:唐朝大梅法常法師,荷葉可以做衣服,松子可以當飲食,一點也不覺得生活很苦。元朝高峰原妙禪師,一個人住在山洞裡修行,每天只靠別人用繩索吊一點飲食讓他充飢,大家認為他的生活一定很苦,但是他卻是甘之如飴。沒有衣服穿,他說道德可以莊嚴儀表;沒有水洗澡,他認為佛法可以清淨身心;沒有朋友,他可以和大自然為良朋友伴。一個小小的山洞,於他卻如法界之寬,這就是隨遇而安。所以,有了進德修業,在食衣住行裡面就能安住。


陳生:經濟上,有的人有了一百萬元,還想著兩百萬元;有了兩百萬元,又想要一千萬元,永遠不會滿足。如果我們生活中有禪,則不管榮辱得失,都能處之泰然。例如近代弘一大師,有一次到一個寺院去,寺僧不認識他,不接受他掛單,他一點都不介意,隨即若無其事的離開。後來,有一個人認識他,趕快通知住持大和尚,馬上撞鐘擂鼓歡迎他,他也沒有覺得很榮耀。因為弘一大師有禪,有佛法,所以在榮辱得失裡,都能安住。


菩薩:六祖大師的一生,可以說魔難重重,但是在遭逢各種打擊迫害時,他都能安之若素,甚至在獵人群中也能隨遇而安。又如佛陀在因地修行時,有一世做忍辱仙人,被一個無道的國王割截身體,卻能無怨無悔。為什麼?因為禪的力量,能夠勝過一切的迫害。


陳生:人是有情眾生,離不開感情生活,但是在感情的世界裡,好好壞壞,是是非非,善善惡惡,都沒有一定的標準。一般凡夫眾生,往往執著不當的感情,被感情束縛,產生煩惱痛苦。如果有了禪,則能超越、淨化、昇華世俗的感情,成為對眾生的慈悲,自然不會陷溺在感情的是非裡,而能隨遇而安。


菩薩:現在的社會,常常有所謂的經濟危機、能源危機,必須要到山中、海裡開採能源,甚至利用太陽能發電等;其實,真正的能源是在你們的心裡。如果你們能把自己的禪心佛性開發出來,則在生活裡面,有也好,無也好,多也好,少也好,大也好,小也好,真是能大能小,能有能無,能飽能餓,能早能晚,能前能後,能進能退,能冷能熱。禪的世界,無有限量,有了禪,大自然都是你們的,有了禪,永恆的生命都已具足,還會斤斤計較於世間的五欲塵勞,還會在乎小小的人我是非、利害得失嗎?


所以,要想在生活裡能隨遇而安,一定要把你們的禪心佛性開發出來。


可。停筆。吾退!


陳生:謝謝菩薩慈悲!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!


寶德雜誌第197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