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祜,字叔子,泰山平陽(今山東新泰)人,出身於漢魏名們士族之家。他清廉正直,博學多才,善於寫文,長於論辯而有盛名於世。博學能文,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征辭,後以功封為鉅平子,與荀勖共掌機密。
後晉武帝命羊祜攻打江陵,沒有戰果。羊祜從江陵回來後,實施懷柔、攻心之計,致力於以道德信義而使吳人信服。每次與吳國交戰,都要約定日期才開戰,不做乘其不備、突然襲擊的打算。
對主張偷襲的部將,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,使他酒醉不能說話。有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孩子,羊祜知道後,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。後來那兩位少年的父親率其部屬和別的將領一起歸降。
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,收割田裡稻谷以充軍糧,但每次都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,每次與部眾在長江、兩水一帶打獵,羊祜都約束部下,不許超過邊界綫。如果獵物先被吳人所傷而後被晉兵所得,都要送還吳人。
羊祜的這些做法,使吳國邊境的百姓對羊祜心悅誠服,十分尊重他,不稱呼他的名字,只稱「羊公」。
連當時與羊祜邊境對峙的吳國主帥陸抗也為之悅服,吳將陸抗曾經害病,羊祜贈他醫藥,陸抗毫無疑心,把藥服下,左右勸諫不可服,陸抗說:「世間那會有毒人的羊叔子呢?」陸抗常對部屬說:「羊祜專修仁德,我乃專行暴力,這樣下去,不用兵戰,人心自然都會歸服對方了。」
羊祜五十八歲去世,南州人聽說羊祜去世,莫不哀號痛哭,停止營業,街頭巷尾哭聲相接,孫吳守邊將士也為之哭泣,羊祜一生仁德感召人心,竟有如此深厚。襄陽百姓在襄陽縣南峴山,建立石碑,逢年過節祭祀不斷,來往人士,望見石碑,莫不思慕流淚,因此名叫墮淚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