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

漁陽參撾

  三國時代的禰衡就是一個典型的狂士,他因才名獲曹操召見,又因態度放肆而不為曹操所喜,只安排他做一個鼓手。


  禰衡知道曹操有意羞辱他,於是演出一齣「裸衣罵曹」的好戲,袒胸露體在大廳上擊鼓,文武百官莫不大驚失色。


  曹操問禰衡:「今日老夫大宴群僚,你在百官面前赤身露體,是何居心?」


  禰衡稱:「赤身露體,方顯得我是個清白之人。」


  曹操又問:「那麼誰是混濁之人?」


  禰衡慨然應答:「你曹操就是混濁之人。你不識賢愚是眼濁,不納忠言是耳濁,不讀詩書是口濁,常懷篡逆是心濁。」


  禰衡索性罵個痛快,歷數曹操擅權亂政、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,甚至將他出身閹宦的老底子都抖落出來。


  曹操聞言老羞成怒,恨不得當場殺了禰衡,但轉念一想,禰衡乃天下名士,又抱着必死之心,若真的殺了他,一來成全了禰衡的心願,二來會惹上氣度狹小殺害名士的惡名。


  於是想出一條借刀殺人之計,派禰衡出使荊州劉表,希望性情暴躁的劉表殺了他,以洩心頭之氣。但劉表識破曹操的詭計,又將禰衡推薦給江夏太守黃祖,最終禰衡死於黃祖之手。


※ ※ ※


  滾滾紅塵,人生忙碌,終日不知所為何事,人際之間常有口角滋生,如今修行當知言多必失、禍從口出,好友反目、兄弟鬩牆,皆因理念不合、言語衝突所演變。


  行走街道上,問路以口,市場之中工商營運言語形成,而口可言善惡,言談有輕重。大德者語不輕言,言必中矩;下德者,出言輕浮、多言不善與八卦緋聞。修行者當知,沉默寡言並非不慈,實乃不必多言。


  人際之間,無論敵我不可輕出狂言,言多必有要,無論是與非,多言常無益。見人賢當思效法,見人劣深自戒惕,出言婉轉謙和,條理不阿。雖曰:初入修行之人,如能言必中,語必誠,則入道已半,切不可以為言論自由。當知乃受戒守律之士,當使他人有言論自由,當知我為修行身,自由在他人,我則自在戒嚴守,不論長短不言是非,是是非非不現前。


祥光初現-第十四章 婉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