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他去應考進士,主考官員反感他的姓,認為「桑」與「喪」同音不吉利,不宜錄取。有人知道主考官的態度後,把這話傳給了桑維翰,同時奉勸他不必再去考進士了,可以從其它門路當官。
桑維翰聽說後非常憤慨,就寫了一篇題為〈日出扶桑賦〉的文章,來表明自己的志向。此文大致內容是:中國古代傳說,東方有棵名叫扶桑的神木,太陽就是從扶桑那裡冉冉升起的;普照萬物的太陽尚且離不開一個「桑」字,那種無緣無故排斥姓桑者的做法是多麼的可笑啊!
隨後,為證明自己,要通過科舉堂堂正正成為朝廷官員的決心。桑維翰請鐵匠為自己鑄造了一隻鐵硯。他把這隻鐵硯展示給眾人看,並說道:「如果有一天,這隻鐵硯磨穿了,我還考不上進士,那我就再從其它途徑當官。」
桑維翰說到做到,持之以恆。通過多年的努力,終於在同光三年(西元925年)如願以償的考中了進士,此後還擔任了後晉不少重要的官職。
後來,「磨穿鐵硯」這個典故用來形容在讀書求學、求知的方面立志不移,持久不懈,亦可形容筆墨功夫之深。
※ ※ ※
一個人之成功,才華固然重要,假若沒有不屈之毅力,堅強之恆心,亦無終底於成之機會。孔聖夫子曾引南方俗語以戒世人,曰: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。可知人生奮鬥過程,成功的因素,決定於恒心之有無。
一個成功的偉大人物,或事業家,他們的背後都隱藏著幾簍筐的辛酸和痛苦,他們的奮鬥過程中,總是屢敗屢試,跌倒了,還是勇敢地再站立起來,所以他們今天能夠享受成果,得到世人的讚揚,這完全是個人堅志有恒,勿懈勿怠所得來的代價。人之失敗,千萬不可推諉命運之作祟,亦不可埋怨聖佛不佑,自己不堅強,無恒心,等於是看輕自己,遺棄自己,這樣不自重自愛的人,就算命運再好,聖佛再保佑,亦是無濟於事。人之奮鬥,就像玩皮球一樣用力地踢,球才會跑得遠,耐心地帶,才能闖過重重的關卡,踢進對方的球門,否則,你祇有認輸稱臣了。
人最忌有一步登天的想法,孫大聖一翻身就有十萬八千里,你是否想過,他這一身工夫是花多少年的心力,吃多少的苦頭,才有這份大成就,世人好吃懶做,不用心,不出力,就想坐享其成,無異是痴人說夢話,永遠無能實現。余勸天下眾生們,往昔已矣,來者猶可追,記取過去的失敗,策勵未來新方針,祇要你放開腳步,耐心的勇往前進,必能達到目標。天下諸生,勇敢地面對問題,堅忍最後的一分鐘,成功就將來臨了。
儒宗寶典第三卷-談:恒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