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生/文
所謂修道,原是用種種方法,使自己的真性顯現,合於真理宇宙至上的過程。修道人要從「清心寡欲」著手,因為「清心寡欲」才能使元神定下來,才能使自性發光,心地自明,這在修道來說,即是「開悟」。
世間的人,若不明白修道至理,不懂修練之法,都是有「貪慾」、「瞋恚」、「愚癡」、「驕慢」、「疑惑」、「嫉妒」、「邪見」、「邪念」等等之毛病,凡夫所以是凡夫,就是因為有這些的煩惱及病毒,佛說這世間的苦及煩惱,全是由心的欲望所產生,所以要斷除煩惱,先要學「修心」。
世間的人,欲望太多,原是無量無邊的,難有滿足的時候,所以有一句諺語說的好:「人心不足蛇吞象。」這就是「人心不滿足的現象,就如同小蛇要吞下巨象一樣」明知不可能,也要吞食,這就是表示世間凡夫的心,充滿欲望,充滿病毒,永遠不滿足。
由於世間凡夫之人,看不破,放不下,所以世人凡夫,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慾攪擾,沒有片刻的安寧,情欲時時在動,全身的「地水火風」跟著翻動,如此欲念不休,煩惱也不斷。於是一個原本健康的人,也要搞得髮白皺紋,面黃肌瘦,形容枯憔。
清真仙師形容世人的欲望,說:「如同一個人,被放入一個熱鍋之中,從下面昇起一把慾火,把這個人熱得死去活來。」仙師常常告訴我,凡夫當得意的時候就哈哈大笑,失意的時候就痛哭流涕,慾望不能達成就日夜思想,日夜思慮,搞得失眠。得失之心太重,未得患得。既得又患失,每天愁眉苦臉。而真正的人生有多少光陰,太少時太少,老時又老,真正能夠用的時光至多三十年歲月,而慾望就像一條長蟲一樣,把時光一下子就食了個光,人的肉體吃這慾望一吸,就扁了,就腐朽了,就沒有用了,但,這可憐的人,至死不悟這個道理,將老死之時,猶念念不忘名利地位呢!
修道人,要從「清心寡欲」著手,「清心寡慾」的人,身子不患惡業,也就是沒有不好的習性,妄想及雜念減至最低,達於沒有,這就是「禪定」。「清心寡欲」就是為了「禪定」,修道人為了尋找「真性」,一定要自己的精神安安穩穩,如此才能「明心」,如此才能「見性」。
要知道這「天心」原是在「人心」中可見的,「天心」是永恒存在的,我們祇要把「真性」見著了,就明白「天心」,也就可以同「天心」合一,而得證成道了,這個就是成佛成仙的至理。
可惜世上的人,很多不明白這樣的道理,就算有人知道,也捨不下現成的名利欲望,所以萬物之靈的人類,其實也是不明人活在世上的價值,祇是追逐名利地位金錢的下劣動物而已。仙師說:「修道是人生的意義,是第一等大事啊!人從道中來,也要回到道中去,若祇知追名逐利,祇是一個活著的行屍。」
道家的「清心寡欲」,就是「禪定」的基礎,佛法之中,用六度法來修學,這六度法,即是:以佈施來度慳貪,以持戒來度惡業,以忍辱來度瞋恚,以精進來度懈怠,以禪定來度散亂,以智慧來度愚癡。其實六度法,正是對治煩惱欲念的方法。
原則上說來,這「清心寡欲」就是看得開放得下,是一切道之基礎,道人要誠心體會,要敬慎遵行,不論是修道家,修佛門,均是如此的做,如此的行,如此的戒。
我「玄鶴道長」「紅冠聖冕金剛上師」,一向遵行「清心寡欲」,名利地位均看得很淡泊,也不由情欲細細消磨,什麼也不爭了,也沒有什麼好爭了,苦也無,煩也無,樂個自在逍遙。我得的是「先天氣」,是「至上的心」,可憐的人類啊!悲哀的世人啊!我祇是同情,同情一些人,把氣血消耗已盡,形神分離,日夜受苦。
「清心寡欲」,喚醒了元始中和之氣,如此修,如此練,就可以得證悟,這是千古不易的修道之基。
盧勝彥文集第57冊《道法傳奇錄》「清心寡欲」的真旨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