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

忠恕之道

 

  直不疑是西漢南陽人。漢文帝時,他在京城長安擔任郎官,和其他幾個郎官同住一間寢室。


  一天,一位室友告假歸家,誤把同室郎官的金子帶走了。金子的主人發覺自己的金子丟失了,就胡亂猜疑,認為是直不疑竊的。


  這事很快讓直不疑知道了,直不疑就買了一塊同樣重量的金子,還給了他。


  不久,告假的人回來了,把誤拿的金子還給了失主,:「那天我急急忙忙回家,想不到誤拿了你的金子,很是對不起。」


  失主大吃一驚,知道自己錯怪了人。他非常慚愧,連忙歸還了直不疑金子,向他道歉。直不疑只是一笑,並沒有責怪他。


  從這以後,只要提起直不疑,人們都:「直不疑可真是個忠厚的長者啊。」(《史記·萬石張叔列傳》)  


※ ※ ※


  忠者,心無二心,意無二意之謂。恕者,了己了人,明始明終之意。先哲常言,處世立忠,待人以恕,能如是,品德兩立,可稱完人。


  今日之世,人心離亂,兼以人道不常,每多悖行斯旨,歎人心之飄落,嗟末世之歧途,遂使災害頻仍,天禍隨處。若以立教而言,忠恕二字,應為教者之標,慕道者,更應瞭此以為之。不忠則不敬,不恕則不成,一忠之得,可以留萬古,可以撼河嶽,忠之失也,可以道不成,貽害於萬劫不復。


  能恕者,惠己惠人,不能恕者,累己累人。古訓又曰,容大奸,則足以亂國,不容小過,必無完人。即曰,大奸不可惡,小失可優容耳。若以處世之方,其理至明,若以立教而行教德,則大奸可恕,小過必諒,尤以修道者,先自明察,然後察人,先忠於教,乃可忠於人。恕亦然也,事事能己恕,再及恕於人,人之可恕者,天必恕之。


  天心浩蕩,人心旁徨,若人之心,能生天道之心,則天道之心,亦合人之心也。修道之士,每多中道自惑其心,一意之餘,而生二念者,殆不明忠恕之道耳。間有能恕己,而不能恕人,此無他,未明真念耳。篤修之士,欲成其道,自應先修此門,始能抱運果證。惟般般易言難行,最高之妙法,惟心是練耳。


玄門外雙修篇-外修篇第十六章 忠恕之道索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