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

半分懷疑,半分相信

  曾讀過一則新加坡作者寫的百字小說,題為《梯子》,久久以來一直在回味咀嚼,頗覺其中廣含哲理。


  文中言有位父親,讓他那初學事理的孩子上到梯子上去取樹枝掛住了的風箏,完了後讓孩子由梯子上朝下跳。


  孩子驚恐地說:「我怕摔傷了」。


  爸爸卻說:「你大膽跳吧!有爸爸在下面接你呢!」


  但當孩子跳下時,爸爸卻收回了張開的雙臂,讓孩子重重地摔在地上。


  孩子責備爸爸言而無信。爸爸則說:「我是讓你明白,連爸爸的話都不可信,更何況別人的話呢?」


  接下來他讓孩子再上再跳,孩子說:「我怕你騙我!」


  爸爸說:「你跳吧!這回爸爸不騙你!」


  於是孩子再跳下時,爸爸穩穩地把他接在了懷中。


  爸爸說:「我是讓你明白,爸爸的話可信,別人的話也未必全不可信!」


  這位爸爸以一正一反兩種態度教育孩子,是要達到什麼目的呢?這是因為大千世界,眾生紜紜,並非都是一般模樣。有待人以誠的,有待人以詐的。他是讓孩子從受騙中汲取教訓,保持對人們必要的警惕性。而後來說話算數,又是讓孩子從受益中克服對誰都不相信,對誰都懷有戒備心理的狹隘態度。只有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,才能提高對世人真偽善惡的鑑別能力,才能避免上當。


  《梯子》一文蘊藏的哲理,正是要引起人們深思,在現實生活中既不要走向左的極端,也不要走向右的極端。


轉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