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

把惡名留給自己

  春秋時代,當了三十年齊國大臣的晏嬰,是位著名的政治家。《左傳》中,頗多晏嬰的記載,比如說,晏嬰經常勸齊景公要愛民,但齊景公卻總是擾民。


  有一次,齊景公強令民工造大台,鬧得齊國民不聊生,眾百姓苦不堪言。正巧晏嬰出使回來目睹了這一情景,他馬上進言齊景公不要造台,齊景公總算同意了。


  晏嬰不急於回家,而是立即趕到工地,催促民工抓緊幹活,稍有懈怠,就以鞭子抽打。晏嬰罵累了、打累了,這才回家。


  他剛離開​​工地,齊景公的傳令官就到了,下令停止施工,民工解散,可以回去和家人團聚了。民工一聽此令,齊聲歡呼,好像遇到大赦一般,高高興興地趕回家去了。


  晏嬰這樣做,是故意把「賢名」讓給君王,把「惡名」留給自己。孔子對他大為欣賞,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,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。


  「不獨享功勞,不全推過錯」,再完美的名聲和氣節,都不能一個人獨享,要讓別人一齊分享,只有這樣才不會遭到別人的嫉妒,災害也才能遠離身邊而確保自身安全;再耻辱的行為和名聲,都不能全部推到他人身上,自己也要承擔一些,如此,才可以使自己的鋒芒不過於外露,以便修養品德。老子說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」。水因為安於卑下,不爭地位,善利萬物,所以誰都喜歡它。


轉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