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

邀約宴席

  居士,一般指在家的佛教信徒,梵語稱「迦羅越」。

  以前,有位迦羅越渴望得到文殊菩薩的現身加持,為他開啟智慧。有一天,迦羅越設齋宴供養僧眾,並特地在宴席前方擺設一張讓文殊菩薩應供的高廣座椅。

  等到應供開始的時候,忽然出現一位面貌醜陋的跛腳老翁,衣衫破爛,臉孔骯髒,看起來十分邋遢。只見老翁一拐一拐的走向高廣座椅,然後大大方方地坐上去。

  迦羅越見狀,心想:「這座椅是專為文殊菩薩或德高望重的大和尚所準備的,怎麼可以讓一個骯髒的乞丐來坐呢?」於是,迦羅越就上前將老翁拉下來,要他到角落吃飯。

  不一會兒,老翁又一拐一拐地上前,端坐在座椅上。迦羅越氣急敗壞地奔過去,將老翁硬拉到一旁,就這樣,兩人如是來回拉扯了七次,最後老翁總算待在角落裡用齋,迦羅越這才放下心來。

  齋宴結束後,迦羅越到佛寺回向功德。他向菩薩祈願:「願將齋僧功德回向今生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,使弟子早日開啟智慧。」

  忙碌了一天的迦羅越,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之後,倒頭便睡。睡夢中,文殊菩薩來到迦羅越床前,對他說:「你日日祈求希望能見到我,今日我前來應供,滿你所願,你卻七次將我從座椅上拉下來,因此我只得在角落用齋了。」

  迦羅越立刻從夢中驚醒,對自己的有眼不識泰山,感到萬分的懊悔。

  《金剛經》云:「若人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執相而求,只會離道愈來愈遠。迦羅越想得到文殊菩薩的智慧加持,可是他卻以貌取人,當有了分別對待,就有顛倒迷惑,因此文殊縱然現身,迦羅越也視而不見,又怎麼能求得自在無礙的般若智呢?同樣地,參禪學道,若對眾生不能心存平等,不能泯除人我對待,又怎能與清淨平等的佛道相應呢?

※ ※ ※

  世間之人大多因私念之起而無法博情,世間之人亦因為欲念之生,更無法博情,實在令人感嘆也!然人就是擁有世間所有之財物,到頭亦空也,這點總是不能去澈悟,實是悲也。

  再看世間寰宇是何其之大,人又何其渺小,有何值得去佔有的呢?還不如將本身具有的情愛將之釋放出來,將小愛擴及大愛,讓人間能充滿了溫暖與祥和,這又是多麼的感人呢?然而就因為這樣,仙佛才無法度空世人,其因在此也。如能悟知此理,那仙佛才能真正的逍遙,但此等時刻,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露出曙光?

  博情人間,能將原本人秉賦之情發揚光大,這也是佛陀或是聖神仙真等之典範所在。既是仙佛,就有博情的光芒。人既知修,既知生活,亦應體悟到這種「博情」的真諦才是,否則世人拜神敬佛又為的是什麼呢?值得檢討也。

  博己之情,及於世間之人與物,能多就放其多,不能多,就盡力為之可也,但絕不可淡視而不為,如能有此之觀念,就是不唸佛、唸經,成就亦大也,盼大家勉行之。

摘錄自心志歸向-第卅二章博情人間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