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的衛仲達,在翰林院裡做官,有一天因熱病靈魂被引到幽冥地府,考核他在陽間所作的善惡。
當記錄兩種善惡的冊子送上來時,記他作惡的冊子,多得竟攤滿整個院子,而記善的冊子,只不過一小卷而已。
冥官看了,又命人取秤來稱;想不到,那小軸卷的重量,反而勝過滿院惡冊錄的重量。
仲達這時說:「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,那來這麼多惡行呢?」
冥官說:「只要一個念頭不正,鬼神沒有不知道的,起個惡念就是小惡,不等待你犯了;你要是犯了,就是大惡。」
仲達又問:「那小軸卷裡記的是什麼事呢?」
冥官回答說:「朝廷有一次要興建大工程,修三山地方的石橋,你上疏極力諫正,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。」
衛仲達說:「但那諫疏並沒有被朝廷採納,於事無補,它的善力怎麼還這麼大呢?」
冥官說:「此事你的念頭非常真誠,目的在使千萬的百姓免去勞役,這種言論可以垂範後世,假使朝廷聽從你的諫議,那麼你的功德又怎能限量呢?就是乘此功德,要度脫塵世,登仙證道,又有什麼困難呢?可惜你的惡念太多,所以善的力量,因此減少了一半,而你的官位也就沒有指望升到宰相了。」
後來衛仲達的官職,果然只做到吏部尚書而已。
※ ※ ※
冥府三殿文判 降
本殿司判,世人身具公務之人,常有為此而借職權之便,圖利自身或近親、遠戚、好友等。甚至僅因賦性隨興,竟以執行公務之便而好惡隨之。雖然,有者未造成甚大傷害,但有者卻造成浪費公帑、人力等貽患頗深,均在本殿小地獄中受苦。故乃將本殿依循職權之案例,轉換現世報之定律,頒明闡示,啟悟世人「有,則改之;無,則勉之」,以作惕勵。
凡執行公務不力,若能力不足,三次累積,剝削一祿。
凡執行公務不力,是為自身好惡之心,一次削一祿,可以累計。然若嚴重延宕,則可以削除一福,危及甚多人生命、財產,更可以奪其壽元。
凡執行公務,先設想自身利益者,即削一祿。有所行動,即削一福,可以累計。
凡執行公務之人,常以自身之時間因素、經濟利益,甚或處心積慮藉此職權之便,而有圖謀之目的,除削除三福三祿之外,並有惡緣顯前,牽引敗事或自身事端、波折、病苦,以作警戒。
凡執行公務盡心盡力,不為私心之利,則可增祿添福,顯現貴人善緣助力。
摘錄自玉律規箴八、執行公務之人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