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

無字天書

  在日本的山梨縣內,有一座古老的寺廟,寺廟裡有一位長於說法的大本禪師,經常有各界人士不遠千里而來,請求禪師開示解惑。

  有一天,來了一位居士問說:「請問禪師,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,多達五千多卷,可說是浩瀚如海,怎麼可能讀得完呢?」

  大本禪師說:「就如一鍋飯煮好了,你會因為『我吃不完』,你就不吃了嗎?虛空無邊,你會因為『我也走不到』,那你就不走嗎?」

  居士疑惑地問說:「那麼,我究竟該讀那一本經呢?」

  大本禪師回答說:「像日蓮宗只教人讀『妙法蓮華經』這五個字,淨土的念佛人士,只叫人念『南無阿彌陀佛』,而禪門只有一個字……」

  居士一聽,立刻高興地追問說:「哎呀!一個字就太容易了,到底是那一個字呢?」

  大本禪師微微一笑,說:「無。」

 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他卻說一個字都沒有說,這是妄言嗎?不是的。因為真理本來就不可說,真理若說了,也只是一種方便說。所以,佛陀不斷在經典裡強調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

  現在,禪門參一個「無」字,真正參到最後,連「無」都不需要了。例如講空,你執著「空」,你有「空」的觀念,有「空」的思惟,這也還是「有」,並不「空」啊!所以,空還要空去,就如有偈云:「達摩西來一字無,全憑心地用功夫,若從紙上尋佛法,筆影蘸乾洞庭湖。」

※ ※ ※

  人生在世知以房舍為休憩之處所,鳥兒白天四處覓食,天黑了即飛返巢裡棲息,同樣地,吾人心亦應有個安置處所也。

  蓋心有安所,則生活方能穩定,為學處事方可落實也。惟心究應安放何處哉!佛經云:「應以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即告訴我們將它心安置在「無」之上面也。蓋世人因總是將心投置於外在與有形的世間上,熙熙攘攘於物欲之追求,乃因疏忽了滄海桑田,瞬息變幻之可怖,或將心寄托於感情上,惟殊不知古今多情徒得空餘恨。蓋感情本身,依然變化莫測而難把握,致苦之根源也。

  心無所住者,即心中無所企盼也。蓋心不想獲得任何東西,則無有失去之痛苦,即「無」的境界也。心經上云:「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。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」則菩薩因有智慧,而心中無任何執住、罣礙,即為遠離了痛苦的涅槃大道也。

轉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