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

空性禪要

  有一天,佛印禪師登壇說法,蘇東坡聞說趕來參加,座中已經坐滿人眾,沒有空位了。

  禪師看到蘇東坡時說:「人都坐滿了,此間已無學士坐處。」

  蘇東坡一向好禪,馬上機鋒相對回答禪師說:「既然此間無坐處,我就以禪師四大五蘊之身為座。 」

  禪師看到蘇東坡與他論禪,於是說:「學士!我有一個問題問你,如果你回答得出來,那麼我老和尚的身體就當你的座位,如果你回答不出來,那麼你身上的玉帶就要留下本寺,做為紀念。 」

  蘇東坡一向自命不凡,以為準勝無疑,便答應了。佛印禪師就說:「四大本空,五蘊非有,請問學士要坐那裡呢? 」

  蘇東坡為之語塞。

※ ※ ※

  「空」是禪學關鍵之一環,它並不是完全沒有、或空無,而是在心智活動認知的過程。心智活動透過「空」的釐清,可看得更清楚明白;情感態度透過「空」旳澄清,可有更清醒的感受性;而那人生觀透過「空」的淨化,更可灑脫自在。

  「空性」的類別:不受感官所欺(內空),不受色相所矇蔽(外空),不被一切現象所欺(大空),不被內心刻薄印象及成見所囿(內外空),不被空的觀念所束縛(空空)。放下求佛成佛的觀念(第一義空),放下做作的觀念(有為空),放下不做作的觀念(無為空),無畢竟與絕對的觀念(畢竟空),放下宇宙人生無始的觀念(無始空),放下人生四大假合終究要分散的觀念(散空),放下有定則之觀念(有法有法空),放下無法與有法之觀念(無法有法空)..。由而可了解空與般若是分不開的。

  空性可由兩個層面來解說:一是「生滅法」,此法是由隨緣而產生的,是無法永恆的,因受知識成見、偏見、感情來處理問題,反而造成智慧的障礙。二是「勘破一切法」,此法乃是從種種的有為法中解脫出來,保持清醒性,使自性般若綻放出悟性與智慧以生萬法,使「空」成為萬法之要件。

禪-第三三章 空性禪要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