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七處徵心

無極皇母大天尊  降

詩曰:心之為用大矣哉,七處徵心無所得;

   是心不動亦不滅,無礙超情亦離見。

聖示:娘今夜以「七處徵心」為題,訓勉諸兒女。


  「七處徵心」


  世尊在大眾之中,很慈悲的伸出金色手臂,摸摸阿難的頭頂,使他得到加持和安慰,並且對大眾說:「有個三摩提法門,名叫『大佛頂首楞嚴王』,具足萬行,所有十方的如來,都依照這一個法門,超出生死,到達妙嚴的大路,你好好聽著吧!」阿難聽世尊說後萬分感動,隨即起身頂禮,恭敬虔誠的聆聽佛陀宣講楞嚴妙法。


  世尊說:「阿難!你和我在俗家時是堂兄弟,情誼深厚,我們倆有著親兄弟般的情分。我如今試問你,當初你在佛法中看見些什麼,致使你肯毅然捨棄了父母、妻兒,這些世間的深重恩愛,發心跟我出家?」


  阿難答道:「世尊!我看見您的三十二種相好莊嚴,與世上的凡夫不同;您的身體,內外透明,澄澈透明如水晶一般。我也時常思惟,世尊這種無上殊勝的相貌,絕對不是從愛欲而生。因為從愛欲而生,總是粗濁不堪,腥臭交織,膿血雜亂,一定不會產生這麼清淨、透明、殊勝、微妙,猶如紫金光聚集在一起的相貌。我心中無限崇仰愛慕您的相好,所以跟隨世尊出家修行。」


  世尊說:「善哉!阿難!你們要知道,一切眾生長久以來,就淪入了生死的相接相續之中,這都是不知道無生無滅、不遷不變的真實心的緣故。這個真心,本來就是清淨靈明的,永遠不會壞滅的。如果錯認了那個胡思亂想的意識,以為是真心,就會在生死煩惱六道中流轉,無由止息。


  如今你想要修習無上智慧,真正揭示本有的真心,得到自己真正的體性,那就該用直心,忠實的答覆我的問題。所有十方的如來皆是用直心,才能成佛,才能解脫輪迴生死。心若是忠實,言語也必會忠實。照這樣去修行,可以從初發心,直至成佛,中間就不致有種種魔障和意外發生。阿難!我來問你,當你初次發心出家,是因為見到我的三十二種妙相才跟隨我。現在,我問你,你究竟是用什麼來看見我的三十二相呢?又是用什麼東西在喜愛我的三十二相呢?」


  阿難答:「世尊!我是用心與眼睛。由我的眼睛,看見您的相好光明,然後我的心生起歡喜心,願意出離輪迴生死,跟隨您出家修道。」


  世尊說:「哦!如你所說,你的喜愛,是藉由心與眼睛的作用。那麼若是不知道心與眼睛在什麼地方,就不能降伏煩惱了。好比一個國王,他的國家被敵人侵略,國王既然要發兵討伐,就必定先要知道敵人的所在地,才能掃蕩敵軍。現在使你流轉在生死輪迴,就是受制於心與眼睛,也就是說,心與眼睛等於是你的敵人。那麼,我再問你,你的心與眼睛在什麼地方呢?」


  一、心在身


  阿難答:「世尊!三界之內的十種異類眾生,他們的心都是居在身內,而世尊的心當然也在身內。同時,十種眾生的眼睛就在臉上,即使是世尊的眼睛,清淨長廣,好像青蓮花一樣,也是長在世尊的臉上!我現在觀察由四種浮塵-色塵、香塵、味塵和觸塵-所成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,只是長在我的臉上,但是能知覺、能識別的心,卻是隱藏在身體的內部。」


  世尊並不答覆阿難說的是對或錯,只是接著問:「阿難!你現在坐在講堂內,你看看,衹陀樹林在哪兒呢?」


  阿難答:「世尊!這些重閣疊樓的清淨講堂,就在這個衹園裡,那衹陀樹林就在講堂的外邊。」


  世尊問:「你在這講堂中,首先看見什麼?」


  阿難答:「首先看見世尊,其次看見大眾,然後再往外瞧,才看見林園。」


  世尊說:「阿難啊!你看見林園,是因為什麼才看見的呢?」


  阿難答:「因為講堂的門窗寬闊,四面洞開,我雖然身在堂中,也可以遠望林園。」


  世尊問:「就像你所說那樣,你在講堂內,因門窗洞開,即使身在講堂中亦能看到遠處的林園。那麼是否也有眾生是身在講堂上,卻看不到佛陀,反而看得見講堂外的景物呢?」


  阿難答:「不!身在堂內沒看見佛陀,反而看見林園,這是不可能的。」


  世尊說:「阿難,你就是這樣,你的心是能夠了知一切的。若你能夠了知一切的心,實際上是在身內的話,那你就應該先能看見身內的東西呀!試問,有沒有這樣的人,首先看見自己身內的東西,後來才看見外物的呢?退一步說,縱然不一定看見自己身體內的心、肝、脾、胃,看不到指甲、毛髮在生長,也看不到筋骨的伸展、血脈的跳動流淌,最低限度,也會知道一點點吧!既然是能察覺一切的真心,應該要清楚明瞭才是,怎麼會完全不知道呢?既然身體裡面的都完全不知道,又怎會知道外面的呢?阿難啊!你該明白,你剛才說:你的能覺、能了、能知的心,是住在身內的這種想法,道理上是不對的。」


  二、心在身


  外世尊給阿難一個當頭棒喝,阿難被駁倒了,於是向世尊頂禮,說道:「我現在因為聽到您的解說,才明白我的心原來是住在身體外面的某個地方。就像燈光那樣,燈在室內點亮,就應是先照亮室內,接著才照亮門戶,然後才是照亮室外的庭院。一切眾生,不能識見自己身內,只能看見自身之外事物,這就像燈光不是放在室內,而是放在室外,所以不能照亮室內。這道理應該是正確的,跟世尊剛剛說的意思差不多,這大概錯不了了吧?」


  世尊告訴阿難:「剛才眾位比丘們,隨我在城裡乞食行齋,現在回到衹園來,此時我已吃過了。你來看看,一個比丘在吃東西,其他人會不會飽呢?」


  阿難回答:「不會飽的,世尊!因為眾位比丘雖然是已經證果的大阿羅漢,但是他們各有各的軀體,究竟身體還是不相同的,怎麼能一人吃飯而大家飽足呢?」


  世尊說:「假如你的覺察明瞭之心,其實是在身體的外面,那麼身體和心一定就分開了,毫不相幹。心所能識知的東西,身體就不能感覺到;身體能感覺到的東西,心卻不能識知。就如同你所說,一人吃飯,眾人不能飽足。」


  世尊伸出他的兜羅綿手,又說:「我現在伸手給你,你用眼睛看到它時,心裡能辨別的出來嗎?」


  阿難回答:「是的,世尊!」


  世尊告訴阿難:「如果你眼睛看見時,心便能知曉。那怎麼可以說心在身體的外面呢?所以你應當知道,你所說的覺了能知之心是住在身外,其實也是不對的。」


  三、心潛眼根


  阿難經過一番思索,又冒出一個新的看法來。他說:「就像世尊您說的:第一,由於不能知內的緣故,所以說心不居於身內。第二,又由於身與心能相互認知,所以相互間不分離的緣故,所以又證明心不在身外。照我的看法,心可能在某一個地方。」


  世尊問:「在什麼地方?」


  阿難答:「這個能了、能知的心,雖然不能識知內部的事物,但是卻能看見外部事物,所以我想,可能是潛藏在眼根裡面。為什麼呢?好比有人拿一個水晶碗罩蓋在雙眼上,雖然遮住了雙眼,但卻不妨礙眼睛看見東西一樣。也就是說,心是潛藏在眼根裡面,而眼根不會障礙住心,隨時有東西與眼根相接觸,就隨時有東西與心相接觸。眼睛看見什麼東西,心就馬上能分辨出來。因此我的能覺、能了、能知的心,為何不見內?因為只在眼根裡面,不是在身體腹腔裡面;為何又能見外?因為心雖然潛藏在眼根裡面,但是不會被眼根所障礙。」


  世尊說:「如你所說,心潛藏在眼根裡面,就像水晶碗蓋著雙眼。當人們用水晶碗蓋在眼前時,就應當看到河流山川,但是,同時能看得到水晶碗嗎?」


  阿難說:「世尊!當人們用水晶碗遮在眼前時,實際是透過水晶碗看到景物,所以看得到水晶碗。」


  世尊問阿難:「當你的心與眼根相接觸,等於眼根與水晶碗相接觸。你的心如果如同琉璃碗一般,所以向遠看,可以看見山河大地,在近處又可以看見水晶碗,那麼又為何不能看見自己的眼睛呢?假如既然能看見山河大地,又能看見眼睛,那眼根便跟山河大地同是外境。如果不能看到眼睛,又怎能說心是潛藏在眼根裡,與水晶碗蓋在眼前是一樣的情形呢?所以,你說心潛伏在眼根裡,與水晶碗蓋在眼前一樣,是不對的。」


  四、心分明暗


  阿難左思右想,又舉出一個比喻。他說:「世尊!現在我有這樣的想法,眾生的身體,五臟六腑等深藏在體內,眼、耳、鼻、口等露在外面,深藏即是暗藏的,外露則是明的。現在我面對著如來,睜開眼就能看見明,這就叫『見外』;閉上眼睛看到暗,這就叫做『見內』。我這樣想對不對呢?」


  世尊回答:「當你閉眼看見黑暗時,這個黑暗是與你的眼睛相對,還是不與眼睛相對呢?如果是與眼睛相對的,那麼黑暗就應當在你的眼前,一定是在眼睛之外,怎麼能說是『見內』呢?如果是見內,那麼你坐在暗室裡,沒有日、月、燈光,這整個暗室之中,豈不都成了你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?事物必須要相對在眼前,眼睛才能看見。假若這個黑暗不與你的眼睛相對,你又怎麼能看見黑暗呢?見明、見暗,都離不開見的作用。假如說閉眼看見黑暗,不是看見身體外面的黑暗,而是反觀身體內部所成的黑暗,房間裡的黑暗不等於身體內部的黑暗。試問,開眼之時,名為『見外』,那麼睜眼看見光明,為什麼看不到自己身體外面的臉呢?


  如果『見外』不能看到自己的臉,那麼『見內』也就不能看見自己的五臟六腑。如果『見外』看見光明時,同時能看見自己的臉,那麼這個識知之心以及眼根,必定處在虛空之中,怎麼會在身體裡面呢?如果心和眼根都處在虛空之中,那自然就不是你身體內的東西,自然與你毫無關連。若說虛空亦屬與你身體的一部分,我也佔著這虛空的一個位置,我也看見你的臉孔。照這個邏輯說來,我也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!哪裡有這種道理呢?


  你的眼睛有了見,就是眼睛有了覺知。你的眼睛既然有了覺知,你的身體就不該也有覺知。若說眼睛有覺知,而身子也有覺知,那你一個人就有兩個覺知,有兩個覺知就等於有兩個心。你一個阿難,豈不變出兩個阿難?所以你應知道,你所說的見暗即是見內,是不對的。」


  五、心則隨有


  阿難屢次都被世尊指出他的盲點,他便不敢再逞己見,而開始引用過去世尊的話。又說:「我曾經聽世尊您說過,由於心念的作用,種種事物才產生出來,由於事物的作用,又引起種種心念產生。現在我思惟著這兩段話,領會到原來我這個思惟就是我的心的本體,隨著心與其他事物的遇合,這心則隨之而存在,心既不在內,也不在外,也不在中間。」


  世尊告訴阿難說:「心若是一個東西,就有所合;若不是一個東西,就無所合。若心不是一個東西,就沒有本體,無形無相;一個無形無相的東西,能夠與其他事物相合嗎?假若無形無相,卻又能與其他事物相合,那不是等於十八界外憑空生出一個無體的第十九界,六塵之外另有一個無體的第七塵與心相合?這種說法不對。


  若心是一個東西,必會有形有體。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體,你能覺知道身體的心,這一個覺知,是從身體往外來識知的呢?還是以身外往內去識知的呢?如果是從身內出來,當它回去的時候,它應當先看見自己體內的臟腑;如果是從身外往內進去,那它應當能先看到你的臉孔呀!」


  阿難對於「見、心、知」這些觀念,還沒有弄得清楚,是以問道:「世尊!看見是眼睛的作用,能覺知的才是心。如今您說,心能看見臟腑和看見面孔,這恐怕有點不對吧!」


  世尊說:「眼睛好比是大門,如果眼睛能夠看見,那麼你坐在房間裡,大門能夠看到你嗎?若眼睛能看見,那些去世的人,都還留有雙眼,若說眼睛能夠看見東西,這些死人也就能看見了,這樣又怎麼能說他們是死人呢?


  阿難!你的能知能覺的心,如果有自身的形體,那它是一個心體,還是有許多個心體?它是遍滿在你的全身?還是沒有遍布在你的身體四肢呢?如果識知之心只是一個克服心體,並且遍滿你的全身,那麼當你以左手捉右手之時,全身同時該會感覺到。但如果能引起全身都感覺到,就表示這個『捉』沒有特定的地方;然而『捉』這個動作,應該是指捉住特定之處,且捉住右手只覺得右手被捉,所以識知之心遍布在身體四周的假設,當然就不會成立。


  如果你的識知之心是許多個本體,並且分別散布在你身上,那一個人就會變成好幾個人,到底哪個是你呢?你的心若是遍布身體四肢,那摸頭時就等於在摸腳,但事實是你能覺知到頭,就不能覺知到腳。況且按你所說,你現在也不是如此。所以心隨著與它物的遇合而存在,這種想法是不對的。」


  六、心在中間


  阿難說:「世尊!從前您老人家,也曾跟文殊師利等各大菩薩,談到實相無相即是心相。那時世尊也說,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。照我的看法,心若是在內,又看不見身體內的五臟六腑;若說心是在外,但內外身心又彼此相知,可見身心不相離,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對的。那麼,心可能是處在內與外的中間吧?」


  世尊說:「你所指的中間,不要遊移不定的隨便去指,必要指定某一個固定的地方為中間才對。但是你只指出中間,這『中間』又在哪裡?是在它外境的某處呢?還是就在身上?如果就在你身上,那它在身體表面上,就不能說它是在中間。如果它在身體的中間,那麼就和在身體內部的假設一樣,並不成立,也不是在中間。


  若說在身體外的某處,那就應當能標示出來,如果不能標示,那就等於沒有一個固定的所在處。即使可以確實地標示這個地點,而這個『中間』的標示仍然是不固定。


  為什麼這樣說呢?比如某個人在地上豎起一根標誌,來確定這一個地點就是『中間』。但如果從東方看去,這一個標幟是在西方;從西方看去,這一個標幟又變作在東方;從南方看去是北方,從北方看去是南方。要辨識所豎起的標誌在何方,已然如此混亂模糊,心更是會雜亂無章了。」


  阿難說:「不!我所說的『中間』,不是指這兩種。我是依照世尊從前所說的:『所謂眼與色塵相對為助緣,兩者接觸而生起眼識。』眼根能分別認知事物,色塵本身是冥然無知。眼與色塵相對接觸的時候,中間產生了能分別的作用,也就是『眼識』。眼識產生在眼與色塵兩者之中,心大概也就是在那裡吧!」


  世尊說:「你的心若是在根與色塵二者的中間,這個心的形體是否兼有『根』與『色塵』兩者夾雜在內?若是兼有根與塵夾雜在內,則心體與物體混雜不分。無體是無知的,心體是有知的,事物又不是心的本體,因此它們勢必矛盾對立,一半是有知,一半是不知,哪裡還能說什麼中間呢?所以兼有兩種的假設不能成立。


  既然這個心的形體,並不兼具根與塵夾雜在內,心既不是眼根的有知,也不是色塵的無知,那麼心就不能去認知事物,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體性,又能用什麼作為體相呢?所以你應當知道,說心在內外的中間,也是不對的。」


  七、心乃無著


  阿難說:「世尊!從前您也曾跟目犍連、須菩提、富樓那、舍利弗四大弟子共同說法,轉法輪,教化眾生。世尊時常說,這個能知、能覺、能分別的心,既不在內,不在外,又不在中間,不在一切地方,不執著一切事物,這就是心的本性。那麼,這個一切無著,可以叫做心嗎?」


  世尊告訴阿難:「你說能知、能覺、能分別的心,不在一切地方,不執著一切事物。那是你的心離開世間這所有的天上、地下、水中一切事物,你都不去執著在其中,另外有一個心的所在?還是你的心離一切的無相,本無心的所在之處,所以叫不執著一切?


  若是無心不著,就等於龜殼上長毛,兔頭上長角,完全空無所有,哪還說什麼著不著呢?若是有心不著,這一個不著就已經著了,又不可說是無著啊!心若無相,就同於沒有任何型態外相,心只要不是空無的,就會有形態外相。既然有相,就必有所在,既然有所在,又怎好說是無著?所以你要知道,你以不著一切處,名為能識、能覺、能分別的心,還是離題尚遠!」可,娘回。


本堂主席法主聖君 登臺


聖示:今夜母娘之懿訓主在說明「宇宙中一切諸法,世間的一切,都只是自心所幻現出來的。一切事物的因果關連,一切世界間的事物,都是由於心的作用而結成物體。眾生卻誤認萬物各有實體,而不知世間林林總總皆是幻象,原是虛假不實。」願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齊悟明之。可,吾退。


全真月刊153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