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

吃虧即是佔便宜

  漢朝開國的時候,劉邦分封了數百多位功臣,這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人,讓他們都有土地、房屋。

  然而經過百年以後,這些功臣當時的家庭狀況卻讓人驚訝,他們的家產幾乎已經完全消耗殆盡,甚至於還有人的子孫淪落街頭乞討為生。

  其中只剩蕭何的家族,還很富有。當時蕭何在分封土地的時候,沒有去爭取皇城附近的土地,反而去要那些比較貧瘠的土地;蕭何認為貧瘠的土地沒有人搶,而且子孫若不耕作就沒有飯吃,因此他們就會很勤奮、很節儉,所以勤儉持家就能延續下去;是以,百年之後,蕭何的家風仍舊保持不衰。

※ ※ ※

  人生在世,凡與人接物,一切事務應把吃虧置於前,則對外可免去多少爭執,對內家庭而言可去掉多少煩惱也。無奈世風日趨下,人心愈演愈漓,男女之紛擾不斷,尤為妯娌、姑嫂、姊妹因口角微嫌成仇,及爭分財產多寡,怨父母、怨丈夫愚孺弱者,兄弟爭利,結成讎者不勝枚舉,那能談於吃虧?

  無德小人,永遠心存少事高利最好,平時好逸惡勞,食是美餐,衣是華服,住是高樓大廈,行是轎車代步,又有鈔票入袋,何等清閒逍遙,有事經手則草率而應付了事;光陰如梭,一去不回,時時心存邪思、自我、利慾,常以報酬算計所做,不肯吃虧,腦中盡是被名利所迷昧茫然,一旦福報享盡,將淪落至何種地步,則不可知,此為小人汲汲營求利慾之下場也。

  貧者因能勤儉而富,富者因無仁德而轉貧,是故,期勉世人莫因家貧而懈怠,莫因家富而無仁,仁之可以保富,仁之足以去貧除貪,德行乃天地之所共鑑也。

轉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