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李世民曾向魏徵請教:「什麼是明君?什麼是昏君?」
魏徵回答一句話,成為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:「人君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」此語之意是,作為人君,能夠廣泛聽取不同意見,就是賢明的君主;偏聽偏信別人的言論,就是昏暗的君主。這句話就是對現代的各級主管、工廠廠長、商場老闆,亦有值得借鑑的現實意義。
魏徵引經據典的指出:「《詩經》說:『上古的賢君,聽取割草打柴人的意見。』堯、舜治理天下時,大開宮室四面的門,以便看到四方的情況、聽取四方的意見,擴大自己的見解,所以消息靈通,聖明的光芒照耀天下,即使共工、鯀這類人也不能加以閉塞,表面漂亮的言語也不能蒙蔽。
秦二世胡亥居住深宮,不與大臣見面,更不願接近平民百姓,只是偏信宦官趙高;由於對趙高言聽計從,所以直到天下崩潰、叛亂也不知道。南朝梁武帝蕭衍偏信奸臣朱異,當侯景興兵叛亂攻打皇城時,他竟然被蒙在鼓裡。隋煬帝則偏信內史侍郎虞世基,當天下大亂而各路反王攻城掠地時,他也毫不知情。因此,人君如果能兼聽及採納各方面的意見,那些權貴大臣就蒙蔽不住君主的視聽,民情輿論則可迅速傳達到君主的耳朵中。」
這句話對在上位者,如企業的各級主管、董事長、修行者,頗有值得借鑑,勉之。
轉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