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真宗在汾陰舉行祭祀時,看見一只羊在路邊徘徊,感到很奇怪,就詢問是怎麼回事。左右侍從禀告說:「今天御廚把它的羊羔殺掉了。」宋真宗聽了很不高興,從此宮中不再宰殺羊羔。
鶴子點評說:據《冊府元龜》記載,貞觀十八年,唐太宗前往九成宮,路過顯仁宮,親手給皇太子寫了一道诏書說:「我昨天看見鹿群懷孕的很多,即使是沒有身孕的母鹿,它們的幼子也剛生下來不久。母鹿若是死去,幼鹿自己無法存活。這些動物沒什麼智慧,君王應當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去保護它們。」
又據《甲申雜記》記載,北宋時,御廚特意用羊羔的肉做成一道菜。宣仁皇太后說:「羊羔剛生下沒多久就遭宰殺,我對它的夭折感到很難過。」便拒絕食用,並下旨,今後在准備御膳時不得宰殺羊羔。
又據《同生錄》記載,明太祖朱元璋在祭祀前,按照禮儀規定進行齋戒。禮部尚書牛諒說:「古時的禮儀中有規定,在重大祭祀的齋戒期內,可以宰殺牛犢為食,以補養精神。」
太祖說:「像這樣以太牢為祭禮的重大祭祀,每年也不是常有。如果持齋三天,就要宰殺三頭牛犢來供膳,這樣豈不是太奢侈了?儉約可以節制欲望,恬淡可以順養真性。如果不加節制,一味奢侈浪費,只能使損害物類的心得到增長,而對禮敬神明,為天下蒼生祈福,卻沒有任何益處。」
牛諒說:「《周禮》是古人制定的,不能說是奢侈。」太祖說:「《周官》上所規定的禮法,後世不再沿用的很多。可對那些生活享用方面有利於自己的,就要借口效法古人,這是什麼用心呢?」
古代那些仁德的君王,能以這樣的胸懷愛護生靈,是多麼令人敬佩!這些君王的話語極為重要,對於愛惜民力物命,培養國家元氣,具有重大的意義。
※ ※ ※
學佛慈悲,體上天好生之德,須知人與畜生,都系天地化育,同是一個性體,只有轉人身最貴,切勿爲貪口腹,而殺害物命。若殺畜生,以飽口腹,豈不是傷天理?
故欲學聖賢者,要視萬物如一體,常抱一個仁字。何況學修行之人,更要思想,諸佛菩薩,大慈大悲,何等心腸?凡有靈性之物類,不忍害他之性命,不但不殺生靈,就是一舉步,亦怕踏死螞蟻,一舉手,亦不妄取,亦不亂折草木,並無半點凶暴之心,亦無一點狠毒之意。待物類尚且此樣慈悲,待人斷無殘忍之心思,永不致犯殺生之戒,此乃與儒家,成仁之意義相同,又合道家,五行中之木字,一樣之理是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