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

人有善願,天必從之

   幽州有一位出家人,叫釋智苑,精通佛法,修行很好,學識淵博。隋朝大業年間,發大心願,要刻石經藏在山中,以防佛法滅絕於世。因此便在幽州北山的懸崖璧上開鑿石室,磨平四壁,在壁上刻寫經文;又取方形石板,磨平後刻上,存放在石室中。每裝滿一室,就用石頭堵住洞門,並用鎔鐵填住隙縫。


  當時隋煬帝正駕臨涿縣(河北省涿縣),內史侍郎蕭瑜,是皇后的弟弟,深信佛法,於是把智苑刻石經的故事向皇后稟告,皇后發心供養一千匹絲絹及財物用來資助智苑達成此事;蕭瑜也發心供養五百匹絲絹。


  當時朝中官員及民間士紳聽說,都爭相施捨財物,助成智苑法師順利完成這個大願。


  智苑法師因為刻經工匠眾多,來往的僧俗不斷,一度想在山崖石室的前面,建造木佛堂,連同食堂、寢室等,但想到木料與磚瓦不易取得,又怕佔用到刻經的經費,所以遲遲沒有動工。


  一天夜裡,忽然下起大雨,雷電交加,撼動山林。第二天早上天晴後,看到上千根粗大的松柏樹,被洪水沖到山下,堆積在道路兩旁。山的東面很少有樹木,尤其是松柏類的更稀有。大家都感到驚訝,不知道這些樹木來自何處。便順著漂流的方向追尋,原來是很遠的西山。山崖崩塌樹木倒下,倒下的樹木順水漂流而來。


  於是當地的民眾都非常讚歎,都說這是神仙的幫助。智苑便叫工匠從中挑選合用的木材,其餘全部分給附近的鄉親。鄉親們十分高興,都來幫助建造佛殿和食堂,沒多久就全部建成了,一一皆滿智苑法師的心願。


  貞觀十三年,智苑法師圓寂了,他刻的石經已經裝滿了七間石室,他的弟子仍繼承他的功業。(殿中丞相李玄契、大理丞相采宣明等,都對我說過這件事。我在貞觀十九年,隨皇上到幽州,問鄉人,也都這麼說。因有軍務在身,未能親自去看看。)


※ ※ ※


  人生有願就有力,做任何事情無非憑一股意願,有了強烈的意願,做起事情之力道就能比別人大,堅持的毅力必滿滿。


  眾生在面對身體病苦時,除了必須依照醫師囑咐之外,便是要造作利益世間之功德,以利與健康起伏做一個平衡,甚至形成一股防護的護法力道。此外,面對福德不足以抗禦病磨的侵擾時,善願之心就必須有所增長,心中既然有善願產生,自然可以普行大道。


  許多人並不明白什麼是願力?舉凡口頭上的應允,或有立書據乃至一念產生起,這時都算在立願的範圍內,但既然善願心已萌起,緊接著就應該實際行動;不少人曾經起誓欲行某善事,但善念雖起,行動卻不固定,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因為某些事情的牽引,導致原本的善願力斷斷續續,甚至到最後居然忘記了初願,隨後當然就輕易的給荒廢掉,久而久之,原本支撐之力道逐漸鬆動,將令諸業障有機可乘。


  因此,必須仔細找回那些曾經立過的誓願,但這僅是找回忘卻的課程補做功課;有時候並無法支撐到新的事件的發生,因為新的事件要用新的善願來支應。


  因此,除了重新找回原本的善願再度行動之外,便是再追加能力可及的新願力,並且是能夠持之以恆之誓願,所謂的「誓」,就是不退縮,長期堅定的行持,果真付出毅力持續行願時,日久必見其善願起效益,並且逐漸彰顯護法力道,善願之力若充足則可利益到身體健康、人生行運等,使之逐項順遂。做事情就怕走走停停,若如此,護法力道將呈現中空時段,如此就像空心的筷子,輕易的便能被折斷,哪怕有多支空心筷子在一起,照常要被折斷掉;但堅持行善的願心,能不退轉,起而行的堅毅善願力,將如同鐵筷一樣,雖然只有一支但因為材質較佳,所以不容易被折損。然而善願力,不外乎建立在種種善良行為上,並且種種善行為都是以利益群眾為目的,這才稱之為「善願」,項目有流通啟迷向覺之善書、勸化忠孝節義之雜誌,以及掃街、公物維護、修橋鋪路、…等,有非常多善的事可以行願。


  至於行造諸善事,心中若帶有欲求,縱使行得再多亦僅形成福田而已;眾生若能秉以無所欲求之心念,勤造諸善事,並能堅定毅力普遍的行動,使善良行為擴大而普及,讓受惠的群眾能逐漸增長而廣泛,就能點滴成就本身的功德力,當功德力不斷增長時,善願力便等同鋼鑽一般,支撐之力將更不可思議。


  奉勸大眾,不管本身所立之善願是大或小,凡是在能力可及之範圍內,都應該盡心盡力使之不懈不怠;因為懈怠之後,就有了缺口。如同軍隊平時有固定的站崗,內部有定時的鍛練,在這種情況下,防衛力道是堅固的;如若站崗不確定時間,內部的鍛練又不確實,那麼輕易就被外面的人入侵。是故,行善的願力就像軍隊的鍛練,確實鍛練則防衛力道就堅固,能堅持者,願心必強、力道必大而堅也。


探討因果病症—第四十章 願力與植福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